學(xué)會感恩,幸福的門檻其實很低
叔本華曾說過:“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什么,卻總是想著自己還缺少什么。不要感慨你失去或是尚未得到的事物,你應(yīng)該珍惜你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有人曾問活到120歲的老人,為何會這樣長壽,老人笑了,深深淺淺的皺紋似乎也滿含笑意,他說:“沒有什么,只要凡事看開點。”或許,年少時的我們太猖狂,總以為人生只有甜美,可是,在經(jīng)歷了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艱辛之后,我們逐漸懂得人生并不如想象般一帆風(fēng)順,其中也有酸甜苦辣,只有放寬心胸,凡事看開點,人生才會變得更美好。否則,總是自己跟自己生氣,有可能將在怨氣中度過余生。其實,幸福的底線是自己界定的,它可以很高很高,也可以低一點,將幸福的底線畫得越低,我們就越容易接近幸福。
史鐵生曾這樣寫道:“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得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發(fā)現(xiàn)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任何災(zāi)難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史鐵生從心底深處說出了這樣的話,也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他一定是吃盡了“疾病”的苦頭,懂得了感恩,所以,才把幸福底線定得這么低。事實上,幸福底線本就如此低,為什么我們并沒有養(yǎng)成每天“幸福”的習(xí)慣?
兩個水手因為船只失事而流落到一個荒島。
甲水手一上岸就愁眉苦臉,擔(dān)心荒島上沒有充饑之物,沒有落腳之處。乙水手卻一上岸就為自己將要開始一段新的生活而歡呼。
兩個人在荒島上找到一個洞口,乙水手為今晚可以睡一個好覺而慶幸,甲水手卻擔(dān)心洞里面是否有怪獸。乙水手安然入睡,甲水手輾轉(zhuǎn)難眠,不知道明天怎么度過。
上帝可憐兩個水手,竟然讓他們在荒島上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袋糧食。乙水手高興得手舞足蹈,而甲水手擔(dān)心怎么把生米煮成熟飯,煮出來的飯是否咽得下。每吃完一頓飯,乙水手總是很滿足地說:“又過了一天。”而甲水手總是嘆氣:“唉,假如糧食吃完了該怎么辦呢?”
糧食一天一天減少,終于被他們吃完了。荒島上還有些野果,他們把它采摘回來。乙水手說:“運氣真好。竟然還有水果吃。”甲水手哭喪著臉說:“從來沒有這么倒霉過。上帝不要我活了,竟然要吃這樣的野果。”
終于野果也吃完了,他們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吃的東西了,只好挨餓。為了保持力氣,他們只好躺在洞里休息。乙水手說:“想不到我竟然什么也不用做,還可以睡覺。”甲水手絕望地說:“死亡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最后一刻,他們都堅持不住了。乙水手說:“終于可以拋開一切煩惱,投奔天國了。”甲水手說:“我還不想下地獄。”
乙水手死了,臉上掛著微笑。
甲水手死了,臉上充滿悲傷。
死亡或許是人們最后的結(jié)局,但是在通往終點的路上,人們各有選擇。乙水手心懷感恩,即使人生遭受到了最大的打擊,他依然樂觀地感激每一天,因為自己還活著,正是懷有這樣的信念,他總是能夠輕易地感受到幸福。甲水手則不一樣,總是為未來而擔(dān)憂,患得患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時刻都處于憂慮之中,最終在面對死亡時,他也滿臉悲傷。
在很多時候,我們不懂感恩,總認為生活給予自己的不夠多,不自覺提高了幸福的底線,但是,當我們真正意識到什么是幸福的時候,生命留給我們享受幸福的時間已經(jīng)少得不能再少了。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jīng)說過:“人如果下定決心要擁有幸福,他就會等到幸福。”
啟示
因為不懂感恩,所以我們漸漸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試想,將幸福的底線畫得太高,幸福還會離我們近嗎?如果每天我們都將幸福的底線畫低一點,那么,幸福的指數(shù)就會一直上升,感恩也會成為一種習(xí)慣,伴隨我們左右。
上一篇:如何讓厭學(xué)的孩子愛上學(xué)習(xí)
下一篇:孩子好奇心重,是愛動腦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