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
孩子終究是會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的,不可能在父母雙翼的保護下生活一生。猶太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讓孩子自己去接觸社會,社交能力是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實現的,沒有交往,交往的能力又從何鍛煉呢?
現在很多父母都為孩子操勞過度,怕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事事都為他們代勞,這樣就會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家里玩耍,怕孩子出去的時候有危險。被禁錮在家里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會變得很不合群,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時候,也不愿意和別人交往。猶太人的父母覺得人總是要與人打交道的,如果小時候不鍛煉好社交的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會經常碰壁。為了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他們經常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自己去與人交往。
猶太父母經常對孩子講這個小故事,鷹媽媽在鍛煉小雄鷹的飛行能力時,經常是將小鷹帶到一個很陡的懸崖峭壁上,然后將它們一個個地推向懸崖的邊上,會飛的小鷹就活了下來,不會飛的小鷹,就這樣跌落懸崖。鷹媽媽為了讓小鷹能夠在以后飛得更高、更遠,只好選用了這樣一種殘酷的方式。
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太在意孩子的社交能力,那孩子就會很少練習他的說話能力,在與人的相處中,容易顯得不合群,甚至讓人很難接受他。這樣的孩子在進入學校以后,就會很難適應學校的生活,不容易結識意氣相投的朋友,在與同齡人玩耍的時候,經常會變得很急躁,要么就會因為膽怯畏縮不前,要么就會因為大家言辭的不和,發生激烈的爭吵,甚至是打架,以致最后被人孤立。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不斷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勵孩子走出家門,主動和同齡人進行交往。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讓其自行解決,如果孩子實在解決不了,父母再對其進行幫助。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會向自己的小伙伴請求幫助,大家就會齊心協力一起將遇到的問題解決掉。
所以為了讓孩子形成這一美德,父母就應該在家中不斷地向孩子灌輸這方面的知識。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的問題,如果能自行解決掉,就讓他自己解決,家里的大事,孩子想知道的話,可以允許其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將其推開。這個時候應該是鍛煉孩子良好表達能力的時候,更不應該將其忽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應該順便講一些如何與人分享、團結就是力量、如何增強自己的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內容。讓他們從小就明白,人活一世,重要的就是與人交往。
猶太父母經常為孩子打通和別人交往的門。讓孩子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邀請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來做客;外出做客時,經常帶著孩子,讓孩子仔細留心大人之間的禮節。家中有客人時,將孩子主動介紹給大家,并讓孩子招待客人。家里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比如需要買個什么東西,或者是給某人帶句話等之類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代勞,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增長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肯定是會提高的。這時候父母應該細心地留意孩子這時候的進步表現,并且將這些表現告訴孩子,讓他也知道自己的進步有多大。比如,課堂上的一次勇敢發言,熱情地邀請同學來家里做客,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這些成績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孩子而言,這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隨時鼓勵著孩子繼續前進。
也許每個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學習一下猶太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要總是將孩子握在手里含在嘴里地護著,而是應該讓他們接受歷練,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上一篇:放寬心,何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下一篇:有一種愛叫作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