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溝通力是邁向成功的巨大推力
溝通力是我們和其他人合作或者聊天交往的基礎,一個人如果溝通力較強,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他的意思,很容易明白他需要什么、他希望得到什么、能夠付出什么;他也很容易清楚別人的意愿,滿足別人的需求,這樣雙方都能夠得到滿足。有的人溝通力較差,別人和他說起話來總是很費力,他不明白別人所說的,也不能讓別人明白他的要求,以致形成一種“雞同鴨講”的尷尬局面,讓雙方都不能得到滿足,甚至產生誤會。
其實,溝通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兩個人互相溝通,說白了就是讓雙方都弄清彼此的意圖,然后滿足雙方的要求,所以,溝通就是弄明白對方需要什么,你能夠提供什么,你能夠提供的和他所需要的有哪些差距,雙方能夠在哪些方面達成共識,在哪些方面有異議,怎樣才能拿出一個折中方案,讓彼此都退一步,從而達成共識。
與人溝通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溝通方式。如果溝通方式不正確、混亂,別人就會聽不懂,溝通通道就會堵塞。這就像兩個異國的人都不懂彼此的語言,中間有沒有翻譯,你能奢望兩個人能坐下來好好聊一番嗎?所以,說話要讓聽的人能夠聽明白、聽懂。現在有很多業務員都陷入一個誤區,他們講話都講些“術語”,業內的人很容易就明白,可大多數消費者往往弄不懂產品究竟對于自己有什么好處。
前幾天我去買空調,業務員一上來就講了“我們的空調是銅管的,××家的是鋁管的,這臺雖然貴但是變頻的”。我不懂得鋁管和銅管有什么分別,也不懂得變頻有什么好處,結果只好告訴他“我的房間15平方米,想選一個冬天取暖的、省電、質量好、用得久、性價比高的空調”,于是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第二,不要自說自話,在心底弄清楚對方到底想干什么、想要什么。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一直在自說自話,你的想法就不能得到對方的認同,大家的溝通就無效。講一個小笑話,我當年在工廠中上夜班,大家都困得睜不開眼,于是我們就想辦法聊天不讓大家睡著。我問:“吃飯的時候,那個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啊?”有人迷迷糊糊地說“雞蛋”。“那怎么那么小啊?”“不小啊,我都給吃了。”“好吃嗎?那真可惜,我都給扔了,你怎么吃的啊,那么硬,我都沒剝開。”“挺好吃的……”結果旁邊有人撐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大家都醒了。原來我說的那個東西是“豆蔻”,一種香料,因為沒見過也不敢反駁,那人說的是雞蛋,因為迷迷糊糊的,結果我們就雞同鴨講地聊了半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作無效的溝通,跟這個情況差不多,并非大家的腦袋不清楚,而是弄錯了對方所說的對象。老板說的是“這個月公司效益不好”,實際上指“你們不夠用心”,下屬們卻可能理解為“不會是獎金沒了吧,薪水會不會受影響”。第三,正確理解別人的意圖。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大家的意圖都藏在話里面,有時候不那么直白,這時候一定要清楚這句話意味著什么,而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理解。
記得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公主病了,她嬌憨地告訴國王,如果她能擁有月亮,病就會好。國王立刻召集全國的聰明智士,要他們想辦法拿月亮。
數學家說:“月亮遠在三萬里外,又圓又平像個錢幣,有半個王國大,還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一個小丑聽說了這件事,他認為,當務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遠。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順口問公主她心目中的月亮是怎樣的,結果公主回答他“月亮大概比我的拇指指甲要小一點,比樹梢還要矮,是用金子做成的”。
比拇指指甲還要小、比樹梢還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當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個小月亮,穿上金鏈子,給公主當項鏈,公主很高興,第二天病就好了。
人們常常很少關注說話者的真實需求,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結果費了很大勁,效果卻并不好。年輕人尤其應該注意,當上司交代你一件事情、一項任務時,你應該重復一遍上司的要求,確認自己想做的是否符合上司需要。事前的溝通很重要,否則,任務做完了上司卻不滿意,更浪費精力和時間。
很多人都把溝通力等同于交際能力,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溝通力只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當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和一個人愉快有效地溝通,就要說對方想聽的,聽對方想說的。首先透過贊美、認同、詢問等方式弄清楚聽者想聽什么,然后以對方感興趣的有效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溝通——第一步是傾聽,第二步是理解,第三步是表達。
能夠有效地和別人溝通,就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避免很多誤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值得信賴的人。溝通力能夠為我們的成功節約很多成本,建立很多信息渠道,年輕人一定要學會愉快有效地溝通,這樣才能夠更快獲得成功。
上一篇:給彼此獨立空間,愛情才能保鮮
下一篇:說話留口德,小心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