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臉上笑著,心里苦著
雷小麗是一家企業的部門經理。在工作中,她要求下屬工作時必須保持一張標準的笑臉,對自己更是高標準嚴要求:除了微笑,還要有溫柔的語氣。
雷小麗做經理已經有三年了。三年里,微笑已經成為她的“職業病”。只要一踏進商場,她的臉就不自覺地會露出職業性的微笑,哪怕她今天的心情再郁悶。
微笑也確實給她的事業帶來很多益處,連續三年,她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周到的服務和適時送上的微笑,也確實贏得了眾多顧客的稱贊。領導把她作為年輕員工的榜樣,更把她視為公司的門面和招牌。種種榮譽,讓雷小麗欲罷不能。
但是,她畢竟是食五谷雜糧、有七情六欲的人,時間長了,壓抑太久,身心都感到難以承受。她很想放下面具,給自己的情緒和心情一個釋放的機會,遇到那些蠻不講理的顧客,也很想痛痛快快地“整”他們一下,讓他們懂得尊重是互相的。但是,“顧客是上帝”是公司的信條,無法違背,她只能把壓抑和郁悶帶回家。
于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她就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似的,總是悶悶不樂,面對丈夫和孩子,臉上再也難以擠出工作時那種讓人如沐春風的微笑。她幾乎忘記了發自內心的笑應該是怎樣的。她與家人的交流越來越少,除了吃飯、看電視時偶爾與丈夫說上一兩句話,大多數時間她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上網、看書、聽音樂,一個人一呆就是一兩個小時。
除了對家人淡然冷漠,她還動不動愛發脾氣。她對5歲的兒子說話常是命令式的,因此兒子常常會埋怨,說媽媽像個火藥桶,一碰就炸。丈夫則會打趣地說:“媽媽生病了,媽媽得的是心病。”
每當這時,雷小麗只有沉默。有時候,她很怕,怕自己的改變,怕自己終有一天承受不起時崩潰。
雷小麗的這種情況,屬于目前正在職業人中蔓延的“微笑性抑郁”。這是發生在都市職業人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郁傾向。由于職業性質和職場禮儀的要求,他們要在白天的大多數時間都面帶微笑,這使得他們養成了面對外人的一種“習慣性微笑表情”。但這種表情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給他們的壓力、煩惱、憂愁。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過后是更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他們的行為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的情感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而難以表現其“真我”的一面,表面的微笑反而會加重他們內心的痛苦。
這種抑郁傾向,常常出現于高學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職場白領。“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個人前途的需要”……這些都讓他們只能“微笑待人”,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盡量保持若無其事的鎮定和寬容。這樣做的結果,也只能讓她們把憂郁和痛苦越積越深。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一組學生進行心理測試,讓他們假想自己是一名服務生。當顧客有意刁難時,研究人員準許一部分服務生回擊,其他學生則必須自始至終彬彬有禮、微笑面對。測試發現,“回擊”顧客的服務生心跳加速的時間很短,而那些“強裝微笑”的服務生則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并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微笑抑郁癥”不僅會導致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可能導致身心雙重疾病。
“微笑抑郁癥”雖然危害很大,但是,因為“抑郁癥”是一個長期過程,所以,在發展的每個階段,自己最好能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調節。如果自己調節成功的話,是有可能規避“微笑抑郁癥”的。
界定一個人是否患上“微笑抑郁癥”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低落或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很多人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好時,他們都會自己調節一下。比如,放下工作休息片刻,和很久不見的朋友一起見面聊天,將自己的煩惱情緒逐漸排遣出去。如果人能夠這樣自我調節的話,那只能算是一時的情緒低落,是每個人必經的正常情緒狀態。但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憂傷自己無法排遣的時候,便要注意請相關的心理醫生治療了。
專家告訴我們,體育療法是治療“微笑抑郁癥”的最好辦法。如果一個人能堅持每天運動半個小時,那么,即便是有抑郁癥,也會很快減輕。因為鍛煉能給人一種輕松、自主的感覺,身體的活躍能有效地清除情緒壓力,而身體的健康也能指引人的神經系統向好的方向發展。
還有一個辦法是食療。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因為很多水果中含有的維生素B,能夠緩解緊張情緒。這樣的食物有香蕉、梨、櫻桃和蘋果等。
此外,平時也可以讀讀自己喜歡的休閑書籍。讀書能使人心靈寧靜,心境高遠,是對抗抑郁情緒的一劑妙方。
過來人的點撥
因為職業關系,過多地強迫自己微笑,可能引起心理抑郁。體育療法是對抗這種抑郁的良方。
上一篇:能迅速改錯,才是有希望的員工
下一篇:英雄不怕“起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