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成了夾心餅干:可憐的“布里丹毛驢”
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這頭小毛驢。這天,送草的農民出于對哲學家布里丹的敬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距離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間,十分為難。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于兩堆草料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一樣,所以它猶豫著不知道該選哪一邊。最后這頭毛驢就在猶猶豫豫、不知所措中餓死了。
這個故事稱為“布里丹毛驢效應”,闡釋了一種在決策過程中猶猶豫豫、遲疑不決的心理現象。而這種現象又和另一種情況具有異曲同工之處——男人被夾在婆媳關系之中。
男人由于自己在家庭中的強者角色,通常都承擔著解決家庭矛盾沖突的主要責任。在家庭中,難免有婆媳等其他矛盾與夫妻矛盾的相互交織與激化,所以,作為矛盾沖突主要責任承擔者的丈夫,也有相當可憐的一面。
潔與丈夫鵬談戀愛時甜蜜得讓人羨慕。但是,婚后的諸多問題卻讓兩人苦悶不已,而在這些問題中,婆媳關系尤其難以處理。
潔有一次在婆婆家用過晚飯后,在樓道里偶然聽到婆婆與人嘀咕說,媳婦氣量狹窄,對老人不尊重。潔聽后很是氣憤,回到屋里一聲不吭,鵬和她說話她也不理。她在想,怪不得新婚那天的宴席上,自己高高興興地去向公婆敬酒,可婆婆卻耷拉著臉,與別人說話,連看自己一眼都沒有;怪不得聽到熟悉的人說這個老太太不是好惹的;這天吃晚飯時,也是如此,自己剛把要吃的菜多夾了幾筷子,婆婆就假惺惺地對坐在旁邊的外孫女說:“不要吃得太多了,當心吃壞肚子……”
潔越想越氣。她原本打算住在婆家,現在卻堅持要走,任丈夫怎么勸都無濟于事。無奈之下,丈夫與她一起回到了自己家里。面對妻子顯而易見的怒氣,鵬耐心詢問妻子突然要回家的理由。潔一字不答,一頭扎進丈夫的懷里,用拳頭狠擊丈夫,弄得鵬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自此以后,潔決定再不踏進婆家門,也不許婆婆踏進自己的家門。
妻子與母親的不和,使鵬成了一個真真正正的“三夾板”。但他并不氣餒,為了家庭的和睦,他一再啟示、引導妻子。潔在丈夫的強大攻勢下,終于把道理明明白白地攤了出來,而且理由十足,不可更改:人家對她好,她會對人家更好;人家對她壞,她會對人家更壞,這就是她為人的準則。妻子的頑固并沒有使鵬灰心,他努力想改變妻子的認識。他根據潔的想法與母親進行了開誠布公的談話,母親逐一作了解釋,說根本不是這回事。潔卻堅持認為,婆婆在狡辯、在抵賴,她回了丈夫一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后,掉頭就走。
本來很好的夫妻關系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夫妻之間再不像先前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說了。有一天,潔因為婆婆的問題與丈夫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她氣憤地沖進了臥室。過了一會兒,她心有不甘地隔著臥室的門縫觀察著客廳中丈夫的一舉一動。而她看到的卻是雙肩顫抖、雙手抱頭的丈夫,他滿頭的亂發中隱約有幾根銀絲在閃亮。她突然意識到,這段時間最苦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夾心”丈夫。是她做錯了,她愛他,卻不肯為他做出絲毫讓步。其實自己與婆婆之間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利害沖突,自己做小輩的,為什么不能大度一些,即使婆婆有不正確的言論,為了丈夫,自己也不應該如此胡鬧。
潔左思右想,終于走出了自己編織的想象之網。她與婆婆做了多次坦誠的溝通,婆媳間的關系日益融洽,夫妻倆也恢復了往日的親密和諧。
從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離婚案是由妻子提出來的這個統計事實來看,做丈夫的其實比做妻子的更不愿意面對家庭破裂。但是現實使人感到遺憾,有些家庭常常成為爭吵不休的場所,有的甚至變成了生死拼殺的戰場。家庭帶給人們的往往不僅有溫馨、微笑和快東,還會夾帶著難以忍受的窒息、惶恐和煩惱。當然,家庭的不和做丈夫的有責任,但是丈夫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家庭關系中,除了夫妻關系外,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婆媳關系。丈夫處于“中間人”的位置,進退維谷,左右為難。成為了一頭為兩堆草料猶豫不決的“布里丹毛驢”,最后苦的是自己。
有一位丈夫深有感觸地說:“在婆媳沖突中,我成了一支紅藍兩色鉛筆——兩頭挨削。真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男人愛自己的妻子,要當個好丈夫;男人也尊敬自己的母親,要當個孝順兒子。因此,在婆媳沖突中,男人不希望妻子與母親進行曠日持久的“冷戰”,也不希望在這場沖突中出現一個勝利者,更不希望兩敗俱傷。這些調解目標使得男人作為調解人,猶如一個不專業的雜技演員在表演走鋼絲,成功率是很低的。在這場沖突中,如果男人連中間人也不能當,坐山觀戰,那么不但不能從中獲益,而且會招致婆媳雙方的奚落;如果護著一方,那么就會失去另一方;如果“各打五十大板”,那么就會失去雙方。
所以,女人要看到丈夫在婆媳關系中所處的尷尬地位,不要讓他為難,也別讓自己為難。多一份觀察,多一份坦率,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化作委屈憋在自己心里,然后覺得自己仿佛成為了婚姻中的受害者,沒有正視自己在這種家庭關系中所處的位置和價值。對于老人,應多一份諒解;對于丈夫,應多一份理解。
要謹記,女人要做的不是讓自己更痛苦,也不是讓男人更痛苦!
上一篇:“笨女人”吃香:智慧女人的“反向形成”
下一篇:不做“廣場動物”:職場不可隨意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