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能量,要戰勝苦難
人生這一程走過來,苦要吃得,福要享得,還要戰勝無數的坎坷與艱難,當然是需要很多能量的。那么,人生的能量從何而來呢?一則,我們要喚醒潛能。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每個人都像是一個沉睡的寶藏,擁有無窮的潛能。即便是像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是用了人生1/10的潛能,而對于每個人來說,至少有9/10的潛能都在熟睡狀態,如同一頭沉睡的雄獅那樣,等待著被喚醒。二則,我們要從各種磨難之中站起來,才能以堅韌不拔的頑強姿態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風采。所謂真金還要火來煉,在順遂如意的人生境遇中,我們很難看出每個人獨特的潛質,而只有在特殊的危難時刻,我們才會更加了解自己,才會更加了解他人。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越是在緊急艱難的時刻,我們的表現就越是富有代表性,也越是具有含金量。
作為一名作家,約翰·布里頓創造了《美國和威爾士的美人》這本書,為此原本默默無聞的他受到很多讀者朋友的喜愛。布里頓從小生活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里,他的父親是面包師,開了一家面包房,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賠了本錢,還讓整個家庭生活變得更加困窘,父親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以致精神分裂。在這個時候,布里頓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父親的瘋狂讓整個家庭雪上加霜,幸運的是,布里頓很堅強,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他都始終堅持努力向上。他沒有錢接受教育,就去打工養活自己。然而,他在叔叔開的酒莊里工作了好幾年的時間,仍沒有任何收獲,最終在被叔叔趕出去的時候,身上只有可憐的幾個硬幣。此后,他始終過著漂泊無依的生活,總是被災難打擊,被苦難糾纏。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熱愛學習的心,他一邊居無定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頓飯在哪里,一邊爭分奪秒地利用閑暇時間看書和學習。因為長期的艱苦生活,他的身體狀態非常糟糕,受到身體困擾的他開始從事律師工作,但是薪水非常微薄。然而,他在買書的時候從來不吝嗇金錢,甚至會慷慨地把自己積攢的所有錢都拿出來買書。就這樣,他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到了28歲的時候,他開始正式投入文學創作,并且出版了人生之中的第一本書。此后的50多年時間里,直到去世,他一直在從事文學創作,是一個筆耕不輟、特別高產的作家。他在一生的時間里為世人貢獻了87本書,其中他的《英國大教堂的古代風習》一書,多達14卷,是一部史詩級別的偉大作品。
如果布里頓當年在父親瘋狂、自己努力打工又被叔叔欺騙和趕走之后,就此走上墮落的道路,那么他就不會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更不會在一生之中著作等身,創作出那么多優秀和偉大的作品,也讓自己為歷史所銘記。他正是因為像踏破荊棘一樣踏破苦難,把苦難踩在腳下,不管遭遇怎樣的艱難困苦都從來不放棄,所以才能在人生之中崛起,才能真正扼住命運的咽喉,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苦難面前,人總是會走向兩個極端:弱者被苦難打倒,在人生中如同無根的浮萍一樣四處漂泊,無依無靠,直到毀滅;而強者卻能以頑強不屈的精神戰勝苦難,無論如何,都不會向苦難屈服,更不會向苦難投降。正因為如此,后者才能以優秀的成績從苦難這所學校里畢業,才能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堅強,才能以苦難作為人生的養分,在苦難的滋養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細心的人會發現,古今中外,大多數偉大的人、成功的人,都曾經遭受過苦難的折磨。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由此可見,困難真的是人生的必修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唯有從苦難的學校里畢業,才能始終昂然面對困難,以強大的姿態把苦難踩在腳下,讓苦難真正地成為人生的光環。
然而,很多人盡管意識到無數偉大的人都是從苦難中崛起的,卻不知道那些偉大的人真正從苦難中領悟和洞察到了什么。茨威格曾經說過,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它總是給那些偉大的人以最殘酷的考驗,讓他們接受重重的磨難和打擊,甚至非要讓他們的人生變得如同最荒誕的戲劇那樣不可捉摸,最終還要給他們冠以悲劇的生活外套,最后才讓他們在頑強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堅強和無所畏懼,為此這些偉大人物的成功也因為有了苦難黑色的底色作為襯托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引得萬眾矚目。的確,現實就是如此,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就不要奢望自己會得到成功的青睞,也不要奢望自己有朝一日會獲得萬人敬仰的成功。我們無法預知自己將會在生命中有怎樣的經歷,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應,集中所有的精神和力量面對當下的自己,提升和完善自己,也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戰勝磨難,才能全力以赴地經營好屬于自己的人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成功!
上一篇:學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下一篇:小事較真,前途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