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優化自身,成就就在自己手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猶太民族將這一精神運用得非常好。猶太人在近2000年里失去了自己的國家,飽受蹂躪。他們流散于世界各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取得了眾多的成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的人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這樣的人進步很快。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取長補短的能力,商場上,他們更是將這一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
斯特納夫人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教她進修世界各國的語言,讓她用各種語言和世界各國的小朋友通信。這樣做一方面當然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語言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女兒學會如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斯特納夫人很注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她經常讓女兒和其他小朋友玩,也讓女兒和男孩子一起玩耍。但是,她不允許女兒只跟一個小孩子玩。她認為,女孩子富于想象力,而男孩子則富于理解力。讓他們一起玩耍,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女孩子可以從男孩子身上學習勇敢果斷等品德,而男孩子可以從女孩子身上學習親切隨和等品德,對雙方都有益。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很容易使一個人處于主導的地位,另一位則處于被動的地位。幾個孩子一起玩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正是斯特納夫人的這種教育方式,使她的女兒擁有了很多的優秀品質。
孩子的成功無疑和斯特納夫人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正是斯特納夫人的這種教育使孩子能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沒有的優點,使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別人的長處,逐漸彌補自己的短處。
猶太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以受苦受難者的身份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上,他們被迫遷徙于世界各地。在以色列建國以前,他們一直處于流浪的狀態。猶太人起源于現在伊拉克的一個小城烏珥,后來遷徙到迦南,再到埃及。他們繁衍得特別快,埃及國王怕猶太人的數量超過埃及人,就下令將猶太人生下的男孩處死,女孩嫁給埃及人,這樣的政策使猶太人被迫離開埃及。后來,猶太人又經過幾次戰敗,被迫流散,這樣的流散不僅沒有使他們消失在世界的大潮中,相反,他們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將自己民族的文化逐漸傳承了下來。就像古斯塔夫·亞努斯在《卡夫卡對我說》中所說的:“猶太人像種子那樣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就像種子吸收周圍的養料,儲存起來,促進自己的生長一樣,猶太民族命中注定的任務是吸收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力量,加以凈化,加以提高。”所以猶太人與其他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但沒有被同化,反而將自己的文化加以創新,更好地傳承了下來。古代猶太人就對兩河文明、埃及文明有大量的吸收和借鑒。
猶太民族在商場上也是如此。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并不斷尋求發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在清朝的時候曾經閉關鎖國、閉門造車,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只有將自己跟世界聯系在一起,與世界同發展、共進步甚至走在世界的前面,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穩定中謀發展。商人亦是要有這種取長補短的精神。現代社會的競爭尤其激烈,沒有人可以做到僅憑自己的技術和實力就永遠處于不敗之地,只有能看見自己短處同時又能看見別人長處的人,才能將事業做得轟轟烈烈,才能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
上一篇:酒桌上,如何不傷情面地拒絕領導的輪番敬酒
下一篇:青少年勇于承認錯誤,才能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