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業創造非凡的成績
敬業更需要精業,而所謂的“精業”就是要把工作做好,這既是當今企業對員工的普遍要求,更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把精業變成一種習慣,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做正確的事情,能夠從平凡做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精益求精,才能讓自己脫穎而出。
有一些人對待工作,總是抱著“差不多就行”的態度,結果做了一輩子工作也沒有做出什么大的成就。很多事物,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卻相差甚遠。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1乘以無數個 1 結果還是1,而0.9乘以無數個0.9就大約等于0,而1.1乘以無數個1.1卻相當于無窮大。
0.9和1.1看上去和1是相差不多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會相差很多。因此,我們要清楚,事情要盡量做到最好,在優秀的基礎上不斷優秀,我們就會無窮優秀,而在差一點的基礎上總是差一點,那后果就會不堪設想。
胡適先生曾經在《差不多先生傳》中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叫“差不多先生”,他經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小的時候,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卻買回來了白糖。媽媽很生氣,他卻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上學的時候,老師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個省?”他回答說是“陜西”。老師說:“是山西,不是陜西。”而他卻說:“陜西和山西,差不多!”
有一天,他要搭火車去另一個地方。他從從容容地走到了火車站,但是卻晚了兩分鐘,火車此時已經開走了。他干瞪著眼,望著遠去的火車,搖頭說道:“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開車和八點三十二分開,這不是差不多嗎?”
后來,他突然得了急病,趕緊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找不到汪大夫,就把王大夫請來了,可是王大夫卻是一個獸醫。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可是他心里想道:“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于是這位獸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看牲口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久,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恐怕在職場當中,像“差不多”先生的也大有人在。他們總是認為差一點沒什么,對自己的業務不求上進,久而久之,自己的業務水平就不斷下降,業績自然也會走下坡路。
在那些成功的職場人士心里,是絕對不允許有這樣“差不多”思想存在的。強者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任何事情都能做得比別人更好。
在一次機場招聘會上,應聘者如云。他們的招聘方式很簡單,但是也非常獨特,那就是讓每一位應聘者都進行 5分鐘的演講,不管你所應聘的是什么崗位、什么工種,都要去演講,而且還要求每位應聘者演講完之后不要離開會場。
機場的幾位管理人員坐在下面聽演講,但是他們偶爾也會向會場里面看幾眼,然后又在本子上寫些什么。應聘者都演講完之后,大家會集中在一起聽機場的人宣布考試結果。如果這一關過去了,應聘者就有機會參加下一輪的復試,可是如果這一關過不了,就被徹底淘汰了。
結果,應聘會宣布結束之后,會場簡直是一片嘩然,原因就是有很多應聘者表示對結果不服氣,認為自己演講得比某人更好,怎么會自己落榜而讓某人通過呢?他們堅持要機場方面把選拔人才的標準做一個解釋。
此時,機場的一位領導上臺做了這樣的解釋,他說:“我承認,在沒有通過第一關的應聘者當中,有一些人的演講確實非常精彩,但是,希望大家能夠回憶一下,當你們演講完了,坐下來聽別人演講的時候,都做了些什么。”
原來,有的人演講完了后,覺得自己的表現不錯,就開始放松了。他們或者是看報紙,或者是發短信,或是瞇著眼睛小歇一會兒,甚至有的人還離開會場出去吸煙,但是也有一些應聘者,當他們在自己演講完之后,依舊坐在下面認真地聽別人的演講,并且仔細做筆記。
應聘者的這些不同表現,都被機場工作人員悄悄記錄了下來,并且作為錄用與否的重要依據。
有的人說:“你們要求的是演講,演講結束了,當然可以自由活動了,這究竟算什么標準?”
機場的領導又解釋說:“我們機場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崗位,都不能夠出現半點狀況。所以,我們需要的人才一定要能夠在‘做’的基礎上把事情‘做好’,在‘做好’的基礎上還要做‘精’,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飛機在飛行中的安全隱患。”
同樣一項工作,很多人都可以把它完成,但是一定會有人比別人完成得更好,這就是“精業”。
不管是什么職位,什么工作,我們只有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做足工夫,精益求精,才能超越平凡、創造非凡業績。只要我們能夠把生活和工作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完美,自然就能從平凡走向卓越。
上一篇:拼你的命,多為公司創造價值
下一篇:狠心對自己,榨干你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