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別人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平常生活中我們講要寬容別人,什么是寬容?寬容就是當別人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也不生氣,給對方一個機會的同時也釋懷自己。寬容的人是有勇氣的,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寬容的人在寬容的那一刻證明他能戰勝自己的情緒——當我們大多數人在受到侵害的時候非常生氣,進而想報復,但當你選擇寬容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平靜的,你心靜如水,充滿祥和;其二寬容的人在選擇寬容的那一刻他有勇氣放下自己的欲望,人之所以生氣,之所以不寬容別人,是因為自己心里存在著欲望,而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證明你下決心放下了自己的欲望,想和別人繼續和平共處。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欲望,這是我們生活和奮斗的動力之一,但這也是我們痛苦的根源之一。當我們因別人的錯誤而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就會陷入痛苦,但選擇寬容的人,他在那一刻勇敢放下了自己的欲望而迎接了別人過多的欲望,這是一種勇氣的表現。寬容不是讓我們沒有欲望,而是讓我們在別人因過多欲望而損害了我們一點利益的時候戰勝自己的欲望。生活離不開寬容,當每個人都不寬容的時候,這個世界將無法運轉。不選擇寬容,也就是不給別人知錯就改的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也是一定程度的犯罪。如果人人都不選擇寬容,也許世界上只有一種建筑存在,那就是監獄。寬容別人,不是懦弱的表現,也是需要勇氣的,可以說是一種深沉的勇氣。寬容的人往往也是自信的人,小肚雞腸、自負狂妄的人是不會寬容別人的。
寬容是一種勇氣,代表著一種對生活舉重若輕的態度,代表著一種對利益風輕云淡的理念,代表著對人生人性的一種洞察。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做到寬容,他們勇于戰勝自己的狹隘、貪戀和虛榮。寬容不是縱容,他們也勇于戰勝自己的卑下。懦弱的人做不到寬容,他們往往在別人犯錯的時候橫加懲罰,得理不饒人,而自己犯錯的時候又奴顏婢膝,點頭哈腰。
縱觀歷史上成功勇敢之人,無一不是擁有寬廣的胸襟、不計較前塵恩怨的。曹操之所以能雄霸中原,擁軍百萬,與他“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氣度分不開;唐太宗李世民能開創“貞觀之治”的豐功偉績,與他愛民如子、寬以待人、禮賢下士的情懷分不開;再如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朱元璋,都是靠寬容成就霸業的……無數的事實證明,那些心胸開闊的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比別人更容易成功,他們心里的那種開闊之勇讓他們擁有旺盛的人氣。而那些心胸狹窄的人,即使滿腹經綸、才高八斗或者力大無比、武藝超群,都只不過是歷史上匆匆的過客而已。
雨果說:“世界上最開闊的是陸地,比陸地還開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開闊的是人的心胸。人的心胸能包容世間的一切,一個人的胸襟氣度有多大,就決定了他日后的成就有多大。胸襟越開闊的人越勇敢,越勇敢的人胸襟越開闊。”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穆公是一個十分懂得寬以待人而贏取人心的國君。
有一次,他的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良駒跑丟了,被一群不知情的窮人逮住,并殺掉吃了。
當地官員得知后大驚失色,生怕秦穆公氣憤之余怪罪到自己頭上,連忙將分食過馬肉的300人統統抓了起來,準備處死他們。
秦穆公聽到稟報后卻說:“不能因為一頭牲畜害死這么多人。”
于是,他將被拘禁的百姓全部釋放,并且誠懇地向他們致歉,說自己管教不力,才差點讓地方官闖下處死300人的大禍。
后來,晉國發兵大舉入侵,秦穆公率領軍隊抵抗,這時有300名名勇士主動請纓參戰,原來,他們正是被秦穆公釋放的那300人。
秦穆公勇敢地戰勝了失去一匹良駒的心痛,釋放了300名子民,最后,他也贏得了回報。歷史上很多國君手下人往往稍不如意就大開殺戒,這就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不能戰勝自己的私欲,拿別人出氣。這樣的人往往也得不到好報,殘暴的君王一般都會被人民處死。
《圣經》上說,當年上帝發大水淹沒不義之人時,曾預先告知義人挪亞,讓他造好一只大船,全家避難于船上,并將所有動物按一公一母配齊,各帶一對。當時“善”聞訊后也急急忙忙跑來找挪亞,要求登舟避難,挪亞說:“我只能讓公母各成一對的上船。”
“善”只好跑回樹林,去尋找可以和自己成為一對的對象。結果,它最后找到的是“惡”,然后他們一起登上大船。
從此以后,有善的地方就有惡的存在,這正說明猶太人把惡看做很正常的事。《塔木德》上有句名言:“如果人類沒有惡的沖動,應該不會造房子、娶妻子、生子、工作才對。”所以,猶太人認為:惡,只要加以疏導,就可以變為善舉,這要比單純壓抑惡的沖動有效得多。有句猶太諺語“1米高的墻勝過100米高的墻”,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與交際中,既然對別人的過失防范不能進行疏導,我們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戰勝自己心中的“惡”而“得饒人處且饒人”呢,寬以待人,放人一馬,展示我們的勇氣,也許我們會更加幸福快樂。
上一篇:奧運圣火的力量——夢想讓你承受一切
下一篇:對他人過分的行徑,堅決做出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