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劇團倒閉
威廉·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偉大詩人、戲劇家。他一生著述頗豐,他的作品是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1594年大瘟疫后,倫敦戲劇業一片凄涼,莎士比亞所在的女王劇團倒閉了。在各大劇場重新開演時,只有海軍大臣劇團和德比伯爵劇團經受住風暴還存在著。
那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已很出名,但他在離開斯特拉特福時卻是一個窮小子,他的父親丟掉了市政廳里受人敬重的位置,不敢出門,怕因債務在街上被捕。莎士比亞來倫敦奮斗,一方面是因他不愿過那種乏味的生活,另外他更想改善家庭境況,重整門楣。
莎士比亞在做一個小演員時,知道自己地位卑賤低下,因此寫下了怨天恨命的詩句:
唉,我的確曾經常東奔西跑,
扮作班次的小丑供眾人賞玩,
違背我的意志,把至全賤賣掉……
他還寫道:
哦,請為我把今這女神辭讓,
她是鼓使我造成生障的主犯,
因為她對我的生話別無贍養。
莎士比亞曾投身于亨利門下,受到伯爵的青睞,他可以衣食無憂,甚至可以成為偉大的詩人。
但莎士比亞不滿足于這樣的生活,十四行詩的刻意技巧,限制的格式,使他的想像力無法發揮,而且投身于伯爵,作為一名清客,他得仰人鼻息,得同另外的一些清客競爭。置身于達官貴人家的清客中間并不容易。莎士比亞同另外一些詩人較量,這些詩人和他一樣,歌頌著同一位庇護人。
莎士比亞寫給他的庇護人說:
我的緘口的詩神只脈脈無語,
他們對你的美評卻累牘連篇,
用金筆刻成輝煌奪目的文字,
和經過一切藝神雕琢的名言。
有一個競爭者顯得特別危險,
哦,我寫到你的對候多么氣餒,
得知有更大的天才利用你名字,
他不惜費盡力氣去把你贊美,
使我鉗口結舌,一提起你的聲譽!
莎士比亞和他的庇護人的關系逐漸冷淡,他不能安于這種生活。1594年,他重回戲劇創作上。在劇院里,盡管地位低下,但他至少不用依賴庇護人的恩賜生活,他選擇了德比伯爵劇團。莎士比亞繼續寫詩,只為了自己,為了友人,為了留下個人生活的印記。
德比伯爵在1594年春天去世了,劇團找到宮內大臣作為劇團庇護人,所以德比伯爵劇團改為宮內大臣劇團。這位宮內大臣負責劇場管理以及宮內戲劇演出,他又是女王伊麗莎白信任的堂兄弟,劇團很難找到一個比他更有前途的庇護人了。
莎士比亞的后半生一直在宮內大臣屬下,他的新作也決定了他和大臣劇團的命運。海軍大臣劇團自然是宮內大臣劇團的競爭對手。有一次,莎士比亞同友人喝茶,友人問道:“當初你為什么放棄海軍大臣劇團而選擇宮內大臣劇團呢?”
“因為亨斯羅,亨斯羅是我雖不想共事但卻很佩服的人。”
“你說的是菲力普·亨斯羅吧。他確實很有一套,我聽說他原來只是一個子爵府管家的助手,然后偷了子爵府的東西,做起小買賣。他還做起投機生意,抵押放債。”
“前兩年在泰晤士河右岸選了地皮,建了一所‘玫瑰劇院’。把劇院出租給劇團,又借錢給他們,一來二去,連海軍大臣劇團都歸他了。原來的一個小偷、下等人現在卻擁有數不清的財富,全國最大的劇團。他真是能干,我也很佩服他,聽說很多窮小子都很崇拜他呢!”
“他對我倒是禮遇有加,”莎士比亞接著說,“他很歡迎我到海軍大臣劇團。宮內大臣劇團也不如海軍大臣劇團興盛,原來還被并到海軍大臣劇團過。但現在海軍大臣劇團已變成家庭產業了。”
“是啊,那個名演員愛德華·艾倫成了亨斯羅的女婿。他可是倫敦最受歡迎的演員,我還記得他朗誦的馬洛馬的劇本,那獨白迷住了多少女孩的芳心,最后他娶了亨斯羅的女兒,倒也不錯,從演員變成小老板了,可想想為他不值。”
“一個人演什么角色,可不能代表他為人如何。你可能不知道一些事,艾倫在宮內大臣劇團和海軍大臣劇團合并時容不下理查伯比奇,這才是這兩大劇團不能合并的真正原因。”
“伯比奇?他確實很有希望啊,才27歲,人物把握得很貼切,演得很有火候,將來一定會更出色,倒也難怪艾倫會防著他了。對了,宮內大臣劇團的那個五角威廉·凱普可真不錯啊,他可是倫敦民的最優秀的丑角演員。你選擇這個劇團是對的,兩大臺柱再加你一支金筆,宮內大臣劇團如日當天之時指日可待呀!”
“其他的演員也是這一行當的高手,我相信不把演員和劇作家作為臣屬的劇團才能有好的作品。”
“當然,亨斯羅要的不是好作品,是金錢,演員和劇作家只是搖錢樹而已。你們劇團一定會成功的。”
“但愿如此。”莎士比亞微笑著呷起一口茶。
宮內大臣劇團在不景氣的時候迎來了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演員們高興極了,將莎士比亞迎進了院子。
莎士比亞發現劇團所在地根本不是劇場,只是一個旅店的院子,簡陋極了,沒有舞臺、布景,同海軍大臣劇團豪華的玫瑰劇場根本無法相比。
演員們注意到莎士比亞在觀察劇場,他們都忐忑不安,懷疑莎士比亞會不會轉身離去。
莎士比亞發現所有人的眼光都在注視著他,他知道大家的焦慮和擔心,于是微笑著環視大家,親切地說道:“朋友們,很高興能與你們共事,你們是最優秀的。你們不是演員,你們是藝術家。只有你們才能演出最精彩的戲劇,我為能同你們在一起拼搏而驕傲。這是一個好地方,雖然很簡陋,但它是我們宮內大臣劇團興盛的起點,伙伴們,我們會成功的!”
莎士比亞的話音剛落,院子里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看到這熱烈的場面,莎士比亞堅定了成功的信心。宮內大臣劇團在旅店的院子里演出一年半到兩年期間,逐漸積攢了一些錢,租到了一個“劇院”后劇場。他們在這里演出直到1597年。
讓我們到400年前莎士比亞曾工作的劇場去瞧瞧吧。當時的劇院沒有屋頂,四周一圈墻壁把劇場和街道隔開。墻里沿墻筑有二三層高的回廊,有錢的觀眾可以坐在這里,座位票價高一些。
大多數的觀眾直接被安排在場子里。他們三五成群地站在遠遠突出在場子中間的舞臺前面,這樣觀眾實際上從三面圍住舞臺,沒有幕布,也沒有布景。
莎士比亞為一個固定的劇團和一群固定的演員寫作劇本,他了解他的同伴們,為他們量身制作角色,他對舞臺上扮演這些劇本所需的條件考慮得十分充分、周詳,連最小的細枝末節也不忽略。他還親自登臺演出。
如果說“宮內大臣供奉”劇團因為擁有莎士比亞這樣的劇作家而鴻運高照,那么,莎士比亞遇到那些把所有豐富的舞臺才能貢獻給他的劇本的演員,也算得上是一樁幸事。
把劇團團結起來的是共同的創作追求。宮內大臣劇團的基本成員整整合作了二十個春秋。
上一篇:荊浩受教于山野老人
下一篇:蕭伯納寫信成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