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然恬靜中悠然、自由地生活
從前,有兩對夫婦比鄰而居,一家窮一家富。富的那家有良田萬頃、奴仆如云,可日子過得并不開心,而窮的那家只有一個鐵匠鋪維持生計,但夫妻倆整天有說有笑,日子過得悠然自在。
富翁的老婆聽見隔壁的窮夫妻倆總是在快樂地唱歌,心里十分羨慕,便對富翁說:“我們的萬貫家產一點用都沒有,這日子過得還不如人家窮鐵匠!”富翁想了想笑著說:“誰說萬貫家財沒有用?有了它,我就能讓他們明天唱不出聲來,也高興不起來!”說完,拿出家里的幾根金條,從墻頭上扔進了鐵匠家的院子里。
第二天,鐵匠夫妻在院子里發現了從天而降的金條,高興得不得了,也緊張得不得了。丈夫打算把金條賣了置些田產,妻子馬上說:“不行,被別人知道我們有金條,一定會懷疑是我們偷來的。到時候,我們就麻煩了。”
丈夫又建議說:“那就先把金條搬到炕洞里藏起來?!逼拮舆€是搖頭說:“不行,萬一不小心被別人偷了去怎么辦?”
從此,鐵匠夫妻終日擔心金條會被偷去,飯也不香了,覺也睡不踏實了,當然也沒有心情去唱歌和說笑了。
存在主義哲學派的代表人物薩特在他的話劇《蒼蠅》中,借萬神之神宙斯之口說:“神與國王都有痛苦,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自由?!庇纱丝梢?,物質上的自由與精神上的自由相比,精神上的自由才算得上真正的自由。那么,什么是精神上的自由呢?通常情況下,我們把“不為形役”的淡定心態,就稱為精神自由。
物質生活可以清貧,精神生活卻應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無形的束縛,精神意志都是可以自由的,這種自由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輕松。我們應該追求的也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模式,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也都會這樣去做。
有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追求什么決定了得到的東西,也決定了命運的軌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整天顧忌自己的形象、計較自我的得失,必然活得很累;而自覺追求淡然恬靜的人,擺脫了榮辱得失的桎梏,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人,自然快樂、自由,生活也會悠然。
事實上,淡然恬靜的生活就蘊藏在自由、淡定的心態中。這種自由指的是精神不受“自我”之外的因素支配,而不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惹是生非的自由,簡言之,這里的“自由”就是指順心盡興,心性不可太盛,不貪心但也不虧心;要順和但不違心,不同流合污。無論宏大的還是微小的人生,都是一個追求的過程。人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不一定要很多但至少能滿足起碼的生存需求。適當的物質追求也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功名利祿只要取之有道,也是受之無愧。但是如果對功名利祿的欲望無休無止,并以之作為最高的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體現的方式,被外界事物所控制,就必然會失去積極的心態和平靜的生活。
盧梭曾說過:“在人所擁有的財富中,最可貴的不是盛名,也不是權利,更不是金錢,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他所追求的必然是現實的,絕不會是不可能實現的;他所做的也必然是自己喜歡的……放棄自己的自由,等同于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和權利,甚至于枉顧自己的義務?!?/p>
人在淡然平靜中追求自由能夠使人的存在感更強,更加快樂悠然地生活。雖然這種內心的自由也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但與行為自由相比,它擁有更大的天地、更遼闊遙遠的時空,也必然可以作為開辟新道路的先驅,將行為也逐步導向新的天地。
上一篇:在不快樂中發現快樂
下一篇:復雜帶來浮躁,簡單才會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