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于1949年6月30日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八年而寫的論文。發表在7月1日《人民日報》上。編入《毛澤東選集》第4卷。
建國前夕,在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政權上,存在著激烈的斗爭。國內外敵人,污蔑中國共產黨“獨裁”,一些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幻想走第三條道路,妄圖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糾正民族資產階級的錯誤觀點,闡明新中國國家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政策,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
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全面地總結了一百多年來中國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八年來的基本經驗,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性質,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力量團結一致。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人民民主專政,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
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具體分析了當時中國的階級狀況,區分了革命專政和反革命專政的界限,說明了人民民主專政的革命實質和各階級在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中地位及相互關系。文中指出,無產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占有一定地位,但不是領導者,無產階級可同其結成政治聯盟,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文中揭示了人民和敵人的階級內容,論述了民主和專政的辯證關系。指出,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只有對敵人專政才能保證人民民主,只有實現人民民主,才能有效地對敵人專政。毛澤東還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前途,指明了國家是階級斗爭的工具,國家將隨著階級斗爭的結束而消亡,人民民主專政的發展將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文章最后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對內對外政策。明確提出,過去二十八年革命戰爭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事情還很多,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還擺在我們面前。為此,在國際上必須結成廣泛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在國內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艱苦奮斗,以穩步走向我們的目的地。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新形式人民民主專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
上一篇: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下一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