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現(xiàn)代女詩人、作家。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文學研究會成員。曾就讀于教會學校,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蕩下開始寫作。1923年至1926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在燕京、清華兩所大學任教。抗戰(zhàn)時期在昆明、重慶等地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和教育工作。抗戰(zhàn)勝利后去日本東京大學任教。1951年回國后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進行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新中國創(chuàng)立前有詩集《繁星》、《春水》(1923),小說集《去國》(1933)、《姑姑》(1932)、《冬兒姑娘》(1935),小說、散文集《超人》、《往事》(1923),散文集《寄小讀者》(1926)、《南歸》(1931)、《平綏沿線旅行記》(1935);建國后有小說、散文、詩歌合集《小桔燈》(1978)等。1982年編成《冰心文集》(5卷),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陸續(xù)出版行世。
冰心在新文學運動初期,是影響較大的小詩派詩人。五四新詩受日本的短歌、俳句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小詩集《飛鳥集》影響,當時周作人、朱自清、徐玉諾、宗白華、王統(tǒng)照等都寫過小詩,形成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1923),是她的代表作。其內(nèi)容以抒發(fā)母愛、對兒童的愛、對大自然的愛為主,還記錄了作家零星的感受和思索,在藝術(shù)上,短小精巧,清新、雋永,詩情與哲理相結(jié)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冰心的散文也獲得較高成就。在新文學運動初期即因用白話寫“美文”受到注意。在留美期間陸續(xù)寫作散文,寄回國內(nèi)發(fā)表,后來結(jié)集為《寄小讀者》(1926)。在這些作品里,描述旅途見聞和異國風情,抒寫對祖國、親人的懷念,歌頌母愛、童貞、大自然的美。文筆清新秀麗,感情細膩澄澈,溫柔親切,當時贏得不少少年兒童和成年讀者的喜愛,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冰心在新文學運動初期,還以寫“問題小說”引起注目。寫于1919年的《兩個家庭》通過兩個家庭的對比,批判了封建家庭的弊端,提示了建立新的家庭關(guān)系的必要;《斯人獨憔悴》通過反帝運動中父與子的矛盾,贊揚了青年學生的進步愛國,批判了封建家長的反動賣國。《去國》描寫一個留學生學成歸國,在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卻報國無門,不得不再次“去國”的痛心遭遇。寫于1920年的《莊鴻的姊姊》、《最后的安慰》描寫了婦女的悲慘命運;《一個兵丁》、《一個軍官的筆記》通過士兵生活的描寫,揭露了封建軍閥的罪惡。這些作品觸及了當時家庭、婦女、社會等多方面的矛盾,但問題小說的尖銳性不突出,并指不出一條正確的出路。寫于“五四”高潮過后的《超人》(1921)、《悟》(1924)則宣傳一種“愛的哲學”,著意刻畫“童心”、“母愛”和“人類之愛”對人們的拯救。這些作品表現(xiàn)了作家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國家民族命運、社會人生問題的關(guān)注和思考,寫得溫柔親切,帶有一種憂郁色調(diào),在當時引起了青年知識分子的共鳴,給他們以精神上慰藉,但不能真正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三十年代小說《分》(1931)描寫了貧富不同的嬰兒的不同命運;《冬兒姑娘》(1933)寫了一個勞動婦女不是用愛,而是用斗爭在謀出路,表現(xiàn)了作者否定了以“愛”改造世界的幻想。
上一篇:馮達諾,臺
下一篇:凌濛初與“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