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釋義】
學邯鄲人走路。形容模仿不成,反倒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長處。
【出處】
戰國·莊子《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典故】
相傳,燕國壽陵地區有一個少年,聽說趙國的邯鄲人走路非常好看,他便千里迢迢地趕往趙國都城邯鄲,去學習他們的步法和姿態。
少年到了邯鄲后,見這里的人走路確實比家鄉人優美得多。
從哪兒開始學起呢?剛開始,少年先觀察別人走路,回到住處時再憑借記憶練習。后來,他干脆每日跟在邯鄲人后面模仿,但卻總是學不像。少年思來想去,認為是自己習慣的原因。于是他決定放棄之前的步法,重新學習,一舉一動全部都按照邯鄲人的樣子來。
誰知,這樣一來結果更糟糕了。少年學習走路時思考的因素很多:要注意手腳移動的位置,要注意上身的擺動幅度,要注意每走一步的距離等。少年越學越累,幾個月下來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的步法,還把自己原來的步法忘掉了。最后他只能爬著回到自己的家鄉。
上一篇:道旁苦李典故故事|道旁苦李釋義
下一篇:鄭人買履典故故事|鄭人買履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