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新自然主義美學
以托馬斯·門羅為代表的新自然主義美學和杜威的經驗自然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用自然主義的生物學和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美和審美現象,認為美感和藝術是生物性的個體對環境適應的產物,是直接來自于自然發生的日常經驗的東西,從而否定了美的社會性和歷史性。所不同的是,新自然主義美學更加注意用科學的、實驗的方法來給自己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尋求客觀的、合理的依據,并把它變為一種實用的、技術的和工具性的科學。
他們認為,美感既然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是社會現象,因此就可以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來加以研究。為此門羅在極力反對傳統的藝術哲學的思辨方法的同時,便以建立“科學美學”為己任,力圖在走向科學的“實驗美學”方面實現他的所謂革命性的變革。門羅為這種“科學美學”規定的原則是,不帶任何理論色彩,不受已往任何哲學體系對美的本質看法的影響,它的任務只滿足于對美的經驗作現象的描述和解釋。 “它是在現代心理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上,嘗試科學地描述和解釋藝術現象和所有與審美經驗有關的東西”。也就是說,門羅的自然主義美學拒絕一切超經驗的思辨推理和概念分析,而只研究藝術創作、藝術功用等實際問題。因此在他看來, “藝術哲學”中的“美”以及與此相關的丑、崇高等范疇在當代美學中已經屬于被摒棄的概念,美學研究的領域已從傳統的美的本質和審美價值等抽象狹隘的范圍,擴大到所有各門藝術及有關各種經驗行為類型的具體研究和描述,其中包括對心理學,藝術史、文化史、社會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為此,他強調美學研究的實用性和大眾性,提出要把美從少數人手中解放出來送到多數人手里的誘人的宗旨。
但是,由于門羅自然主義的思想基礎來自進化論,而他的忠于個人感覺和內省經驗的“實驗方法”又不可能真正獨立于社會之外來對所有的審美現象作出純粹客觀的觀察和描繪,因此他的美學理論最終便不可能“精確地”測量出藝術美和自然美的復雜玄妙的內在特征,也不可能從總體把握審美經驗的主客觀的辯證統一關系。然而不可否認,新自然主義美學在走向科學的努力中確實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試驗材料,并為擴大美學研究領域作出了有益的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新現實主義攝影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無理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