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樂府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清商曲辭》為主,包括《吳聲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歌》一百四十二首,《神弦歌》十七首。這些民歌產生于當時商業暢通、經濟繁榮的城市都邑。“吳聲歌”以建業(今南京)為發源地,“西曲歌”出于荊(今湖北江陵縣)、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市)、鄧(今河南鄧縣)等地。《神弦曲》也產生于建業附近。它們是當時中央政府的樂府機關為帝王貴族的聲色之娛而有意識地選擇采集起來的。現存南方樂府民歌的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幾乎都是情歌。它們大都產生于城市居民的中下層,多數是女性口吻的歌唱。
南朝樂府民歌,廣泛反映了婦女戀愛生活中的憂喜得失,離合變化,是富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戀愛歌唱。這里有的寫她們對愛侶的熱烈急切的追求,對愛情生活的沉醉、迷戀,如《讀曲歌》“打殺長鳴雞”、“憐歡敢喚名”、“折楊柳”;《子夜歌》“夜長不得眠”等。有的寫她們對愛情的堅貞執著,對對方的猜疑,戀愛受阻的焦急懊惱,遭受遺棄的痛苦悲傷以及對對方不忠實于愛情的譴責怨怒,也有殉情者的哀鳴絕唱。如《子夜歌》“儂作北辰星”、“始欲識郎時”;《子夜冬歌》“淵冰厚三尺”;《儂歌》“我與歡相憐”;《讀曲歌》“一夕就郎宿”;《華山畿》“華山畿”;《作蠶絲》“春蠶不應老”等。有的寫離別后的綿綿相思,無限惆悵,如《石城樂》“聞歡遠行去”、“布帆百余幅”;《莫愁樂》“聞歡下揚州”;《烏夜啼》“巴陵三江口”;《華山畿》“相送勞勞渚”;《三洲歌》“送歡板橋灣”;《那呵灘》“聞歡下揚州”、“篙折當更覓”等。這些情歌在戀愛婚姻問題上,不僅具有敢于沖擊舊禮教,反封建正統的積極傾向,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戀愛婚姻不自由的罪惡。特別是《華山畿》“未敢便相許”、“懊惱不堪止”等詩,更表現了青年男女為抗議封建制度的殘害而進行的不屈斗爭,具有較強的思想性。這些無疑都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一種新的辦量。這些情歌所表現的兩性關系基本上是健康的、自然的。但也有極少數輕俗浮艷,含有較濃厚色情成分的歌辭,它表現了小市民庸俗的一面,是不足取的。南朝樂府民歌中的非情歌部分篇數較少。《神弦曲》是民間祭祀地方性雜鬼的娛神祭歌,其中的一些作品和《楚辭·九歌》相似,也具有人神戀愛的特色。另外,還有極少數寫勞動、寫行旅、寫風土、寫景物的詩。反映政治、民情的詩,如《雜歌謠辭》中的《吳孫皓初童謠》就更屬鳳毛麟角了。
南朝樂府民歌以抒情為主,其中不少作品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對愛情的描寫呈現一種艷麗柔弱、嬌羞細膩,而又天真活潑、略帶稚氣傻氣的特有風格。它有時是拐彎抹角、欲吐又止,有時又是淋漓盡致、坦率放恣。感情真純篤摯,生活氣息濃郁。南朝民歌的另一特色是諧音雙關隱語的大量使用,這在“吳聲歌”中更為突出。雙關語可分為同音異字和同音同字兩類。前者如以“蓮”諧“憐”,以“藕”諧“偶”,以“碑”諧“悲”,以“絲”諧“思”等。后者如以布匹之“匹”諧匹偶之“匹“,以藥名之“散”雙關聚散的“散”等。這些雙關隱語顯示了民歌作者想象的豐富。它增加了詩歌表情的熱烈天真和語言的活潑性、生動性,對文人詩起過良好的影響。南朝樂府民歌的體制一般是短小的五言詩,常見的是五言四句體,它是后來五言絕句體的先導。
《雜曲歌辭》中的《西州曲》,寫一個少女從春到秋,從早到晚對其戀人的深沉相思之情,是標志南朝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的抒情長詩。此詩文字可能經過文人的加工潤色。全詩以五言四句的章法為基礎,上下采用鉤接句法緊相連接,周回反復,音節美妙。人和景水乳交融,人物的感情寫得極為細膩纏綿,一往情深,頗具感染力。
上一篇:南方文學
下一篇:南朝寒門勢力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