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原道》中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辈劬徒腥?,行為合宜就叫義,由此出發所達到的就是道,修養自己而無待于外就叫德。源于傳統的仁義道德,韓愈都給予了解釋,并串在一起。然后,便梳理出一個道統來。“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這個道統既行事得宜,又學說久長。但后來卻面臨中斷。到作者所處的時代,便想復興這個傳統。韓愈在《與孟尚書書》中說:“孟子雖賢圣,不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然賴其言,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韓愈尤其推崇孟子,認為他是承前啟后的,而自己正要接上這個傳承。
孟子在《公孫丑上》中說:“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公孫丑問:請問老師擅長于哪一方面?孟子說:我能懂得別人的話語,我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那請問什么是浩然之氣呢?孟子說:一下子很難說得清楚。它作為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直去培養,而不傷害它,就會充滿在天地之間。它作為氣,必須配合正義和道義;沒有這些,就沒有力量。是由正義日積月累而產生的,不是一兩次行俠仗義就能取得的。行為有愧于心,就疲軟了。孟子的養氣之說,是指精神氣質的修養。此種氣,配合著義與道,就是正義和道義之氣。前人所說之氣,包括了精神氣質等,其實就是要加強內在的修養。先要有內心的充實,然后再由內而外地表現出來。孟子在《盡心下》中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充實就可以叫美,充實而有光輝就叫大。于此可見,美在充實,應有充實的內涵。
呼應孟子的養氣之說。韓愈在《答李翊書》中說:“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將求得達到古人立言的程度,就不要希望迅速取得成就,不要為勢利所誘惑,培養其根本而等待果實豐碩,增加油膏而期待它的光亮。根本茂盛的,果實結得飽滿;油膏充足的,則光輝明亮。有仁義的人,他的話總是和氣可親的樣子?!耙钟钟须y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不過又有困難之事。我韓愈所為,自己不知達到了還是沒有達到。即使這樣,已學習二十多年了。開始的時候,不是三代兩漢的書不敢看,不是圣人的志向不敢存于心中,獨處時好似有所遺忘,出行時也似乎有所遺忘,儼然似在思索,茫然又若迷惑。當把心中所想的寫出來,像流水一樣暢通。惟有務必除去陳舊的言辭,顯得艱難的樣子。“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蔽臍庀窳魉霓o像水上的漂浮物。水勢大,大大小小的漂浮物都會浮起來;文氣對于文辭也是這樣,氣勢盛則辭句的長短和聲調的高下都很適宜。作者所說,是要培根固本。根本深厚了,自會有成。而表現于行文,就是氣盛言宜。韓愈用流水與浮物的關系,來比喻氣對言的影響,即氣盛言宜。換言之,語言表達是離不開思想感情的。至于負面的修正,韓愈又提出惟陳言之務去。只有去了陳言,遣詞造句才是自己的,即服從于思想感情的需要。大致說來,韓愈既重視道義的培養,同樣也看重語言的打磨。他在《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中說:“惟古于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后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辈荒茉~由己出的,就只有剽竊抄襲了。
韓愈所處的時代,是詩歌興盛的時代,即唐詩是也。韓愈在《調張籍》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边@是稱贊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有如萬丈光芒。但對韓愈自己來說,則另有使命,那就是后來被稱為古文運動的倡導。他在《上兵部李侍郎書》中說:“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窮于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沈潛乎訓義,反覆乎句讀,礱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边@是說志在文學,并多有借鑒,勤于寫作。再如《與馮宿論文書》中說:“直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耳?!倍居诘懒x的言說,才不會困惑或疑惑。又如《送陳秀才彤序》中說:“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蓋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茍行事得其宜,出言適其要,雖不吾面,吾將信其富于文學也。”讀書為文,要符合道義,要懂得文理。但這些大都指個人的努力而言,若要形成風氣,便需借助于教化。于是,韓愈才大力倡導師道。《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崩蠋煟强克麃韨魇诘览碇v授學業解答疑難的。韓愈以師者自居,是想將其倡導推行開去。即使遭受打擊后,并未沮喪,仍很激昂。韓愈總給人一種激昂的樣子,甚而不無慷慨。他是想興復儒家的道統,才有理有據地言說。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寫作來倡導,還想用借助師道來推廣。師道的效用可能是有限的,其自身的寫作卻很激蕩,尤其是流露于文中的不平之氣,確能改變那種既雕飾又貧弱的文風,因而被蘇軾尊為文起八代之衰。換言之,也就是有了與辭賦駢文相抗衡的散行文字。
上一篇:《邯鄲散文聯展作品點評》韓冬紅散文賞析
下一篇:《饑餓與果實的深度》黃德義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