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頭幾年,鄉親們種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爹一天到晚守在田里勤耕苦作,連飯都得送上田頭。那幾年糧食獲得大豐收,一擔擔挑到樓上,將樓筋都壓彎了。
家里有了余錢剩米,爹首先想到的是建新房,改善居住條件。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打拼,我家一棟“三間八”泥磚房砌成了。爹興奮得一連幾晚睡不覺,扳著手指頭盤算著那天“過火”,喬遷新居。
“過火”是一種民俗。在湘南不少地方,鄉親們入住新房時,必須從老房子取來“火種”到新房生火做飯,代表著薪火相傳。這種“過火”習俗,大家看得十分莊嚴神圣。首先是請來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算日子,一定要選擇黃道吉日,要與每個家庭成員合生庚時辰,不能“克”任何人;“過火”時辰一般會選擇當日的子時、丑時、寅時和卯時,一定要趕在天亮之前,寓意日子越過越亮堂,否則,就會給新家帶來一些不順利或不如意。第二,得恭恭敬敬請“火神”,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最高峰祝融管火,北宋蘇轍所著的紀傳體《古史》中說:“祝融,黃帝司徒也,乃帝之孫高陽氏作,乃命祝融為火正。”祝融火神是中華文明史的一部分,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信仰。南岳衡山隔得太遠,鄉親們就地取材,在老房子請“火神”。爹稱過日子為“人間煙火”,繁衍人口叫“延續香火”,興旺發達叫“紅紅火火”……
記得過火那天,正是深秋,天還沒亮,冷露染霜,爹洗完臉,漱好口,鄭重地焚燒三片冥錢,點燃三炷香、兩支蠟燭,燃放爆竹,雙手合十,三叩九拜,面前擺著茶米油鹽醬醋茶,面對家里的老神臺,口中念念有詞,原來,他在當前列祖列宗的面,將“火神”請到新居,并反復提醒我們,燒過的紙火不準踩踏。這種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對“火神”的膜拜,延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緊接著,全家準備了幾副籮擔,裝滿了鍋碗瓢盆、筷子、蔬菜、鮮魚、豬肉、豆腐、辣椒;算盤、存折、書本、毛筆是要帶的,代表著耕讀傳家,沾了這些文墨書香,兒孫必定“光宗耀祖”;一盆炭火被柴火點燃,用蒲扇掀著風,燒得紅旺旺的。一切準備就緒之后,爆竹響了,兩人抬著一爐紅紅的炭火走在前面,象征著“天明地德、光照四海”;爹提著三角燈緊隨其后,幾個青壯年挑著籮擔一個緊接一個;小孩子也不能空著手,有的抱只雞,有的牽只羊,時而跑到隊伍前面,時而跟在隊伍后面。空曠的田野里,燈光搖曳,人影晃動,娘一路對我們打著招呼:“路上碰到任何人都不能說話。”我天真地問:“為什么?”娘講不出道理:“小孩問那么多干嗎?這是祖宗傳下來的。”
夜幕深沉,寒氣逼人,沿著一條窄窄的田埂路,我們默默地走過了一條壟。路上迎面躥來一個人影,爹故意咳嗽幾聲,提醒對方不要說話。對方也很懂味,笑著從我們身邊走過。
快到新居時,迎接我們的爆竹像煮粥般響了起來,是幾盤瀏陽炮竹,炸得又響又脆。負責接火的兩個舅舅伸出雙手將一爐炭火接進屋,一句句祝福的話語隨口而出:“年年有余,恭喜發財。”“步步高升,五谷豐登。”“財源滾滾,六畜興旺。”此前,他們已在新居點燃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火星四濺。火光亮堂,映著人影浮動,每個人的臉都烘成了暖滋滋的深紅色。
爹望著熊熊燃燒的大火,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火代表著發達,代表著溫暖,代表著人興財旺。
娘進屋后,麻利地抓來了油炸紅薯片、發餅、瓜子、紅棗、花生:“大家快來吃,越吃越發。”爹還倒來了米酒,幾杯小酒下肚,頓時紅光滿面。小孩子則到處尋找著一些還沒炸完的爆竹。時不時點上一個,“叭”“叭”作響,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
過完火后的第一件事是生火做飯。生火做飯是居家過日子的大事。娘帶著兩個姐姐在灶屋里忙碌起來。舅舅則坐在桌子前借題發揮,叫我們猜字謎:“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各打兩個字。”
“柴和出,煙和多”。
“好,有獎!”舅舅拿來兩只發餅獎給我,我倍感得意和興奮。
舅舅告訴我: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火”的磨煉,就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搬家要“過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有七情六欲,情感的火要過,貪戀的火要過,成功的火要過,失敗的火也要過,歷經天磨為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記住,以后遇到任何“火”,均不能退縮,你們長大成人后,要風風火火,闖過人生中的一場場“火”,經受火的洗禮與考驗!
柴火慢慢小了,剩下的是一堆紅彤彤的火炭,更顯新居的吉祥與溫馨。
天慢慢亮了,屋外的鳥雀喳喳地叫了起來,娘從灶屋里端來了熱氣騰騰的飯菜,香氣撲鼻誘人,經過大半夜的折騰,那餐飯,我們吃得特別香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似乎來得太容易,根本不懂得珍惜,比如山、林、田、湖、路、金、木、水、火、土……而一旦失去某項東西時,才感到它的珍貴。
“火被譽為世界文明之父。”英國柴爾德在《遠古文明史》一書中說:“掌握了火,人類就控制著一個強大的物質力量,控制著一個顯著的化學變化。自然界是一個生物,支配自然界一股偉大力量,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火的發明和使用,使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有了火,人類才能炮生為熟,結束過去“茹毛飲血”的時代;有了火,人類才能御寒以及抵御野獸的侵襲,增強自衛能力;有了火,人類才能焚林而獵,開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火是一切文化發展的始祖和淵源。
成家立業后,我進了城,家里也過了兩次火。每次過火,盡管家里的面貌發生了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過火”的習俗,一切都是按照祖輩傳承下來的方式進行,象征著不忘初心,沒有忘記過去所走過的路。不管時代發生多大變化,已經融入血脈的傳統習俗卻一直在傳承和堅守。
上一篇:《過了這道坎就好了》樓存華散文賞析
下一篇:《過節》楊振喜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