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9】國家論
(王鵬編著,中國藝術出版社,22.8萬字,2019年1月第1版,46元)
△34節:什么是國家;國家起源、本質、定義、類型、形式、機構、目標、職能、能力、構建、意識、法律、安全、轉型、機遇、主權、關系、沖突、權力、利益、形象、領土、統一、治理;國家與資本主義、超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全球化、戰爭、民主制、人才、創新;國家大勢。
〇一個國家不可能完美無瑕,永遠具有變革和改進的空間。只有居安思危,在盛世中看到危機,具備不斷反思和改進的思維,才能盡可能長時間地立于不敗之地。在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一個國家能否與時俱進、經常思變,往往是決定其未來的重要一環。
〇國家是包括一個政治社會所有的人民,政府只包括一部分的人民——中央、地方,與殖民政府機關中的立法、行政、與司法人員。
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了國家概念的3層含義:①國家是實行階級統治的公共權力組織;②國家是階級統治,任何國家都是一定階級的政權;③國家是一部暴力機器。
〇按照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不同的構成方式,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可分為單一制國家和復合制國家。
〇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有積累才能有所成就。
〇根據美國憲法序言,美國致力于6個目標: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確保自由幸福。
〇國家能力要素實際上是指國家能力的外顯形式。國家能力由國家職能所框定。國家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兩方面基本職能框定了國家能力的基本形式即內蘊能力無非是政治統治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兩個方面。還有外顯能力。
〇中國建構現代化國家已經歷三次轉型:1.晚清階段出現的,由古典國家向民族國家的轉型;2.萌生中的民族國家向政黨國家的轉型;3.政黨國家和憲政國家的轉型。
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文明之所以“偉大”,至少包括5個要素:政治宏大、經濟發達、軍隊強大、文化博大和影響廣大。
〇國家可以最簡單地界定為在確定的領土范圍內,建立主權管轄并通過一套永久性制度實施權威的政治聯合體。國家實施主權、國家機構是公認的“公共”機構、國家的合法性的一種運用、國家是一種統治工具、國家是一個領土性的聯合體。
〇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憲法和法律要統一,司法要統一,道路要統一,貨幣要統一,市場要統一,公民權益要統一,地區、城鄉、社群之間的差別要盡可能縮小。
〇中國國家治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①國家整合中統一性不足;②國民身份與權利平等不足;③國家權力碎片化嚴重;④國家治理中法治和責任水平不高。
〇一些因素會阻礙民主進程:①貧窮;②不平等;③中產階級缺失;④教育程度低;⑤石油;⑥種群主義;⑦社會不文明;⑧沒有早期民主經驗;⑨沒有民主鄰國。
〇國家大勢是社會歷史發展內在規律所呈現的趨勢,是由決定一個國家歷史發展方向的社會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推動的。①從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來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發展潮流之外,關起門來謀發展、搞建設;②從現代化的趨勢來看,任何國家都是在既定的生產力條件下進行現代化建設,因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分階段、分步驟地加以推進;③從扭轉發展不平衡加劇的趨勢來看,近代以來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而建立的,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不公正性。
〇世界是一個時間概念,也是一空間概念。“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世界大勢。走向世界是不可逆轉的國家大勢;推進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國家大勢。
(2020年3月8日中午閱畢)
上一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下一篇:土地與農民福利:制度變遷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