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在朝鮮族地區(qū)工作過八年。期間學會了部分常用的朝鮮族語言。然而,我深諳的還是他們的民俗,每每想來,始終念念不忘。其實,他們與我們漢族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著許多迥然不同的地方。
先說說朝鮮族人的為人吧,他們大都溫柔善良、正直坦蕩,而且勤勞能干、熱情好客。妻子對待丈夫皆特別好。據(jù)我所知,朝鮮族信奉男尊女卑。在通常情況下,朝鮮族人大都由丈夫來當家,家里有了大事小情的都由丈夫說了算。日常生活中,操持家務洗衣做飯都是妻子的事。當丈夫的主要抓大事,干外邊的活計。
朝鮮族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歌善舞。通常,每當節(jié)假日以及朋友相聚、老人過壽時,男女老少都會隨著委婉動聽的舞曲翩翩起舞唱跳起來。有時,即使沒有什么音響,他們也會自娛自樂地敲打自家的各種器皿,在很有節(jié)奏的聲響里跳舞。每個人都跳得那樣瀟灑飄逸,歡快流暢,豪邁激昂,如癡如醉,直至跳得大汗淋漓。可謂,每次相聚都是那樣纏綿開心,甚至通宵達旦,也不愿散去。
他們還有一個特長,不管男女都能飲酒。他們邊飲酒邊說笑,待喝到情不自禁時,就得意忘形地肩膀一端,屁股一扭,腦袋一耷拉,眼睛一瞇,蹦唱起來。于是,就反復飲酒,反復蹦唱。他們不管屋子多大,在炕上或地上,伴著忽明忽暗柔和的燈光,掩映著斑駁的色彩,伴著“啌——嚓嚓!”“啌——嚓嚓”的鼓樂聲,歡快地跳舞。那笑聲、喊聲、“呼哈”“呼哈”拍打著的掌聲、敲碟敲碗聲,匯成了一曲曲驅逐疲勞、釀造快樂的交響樂。
通過日常接觸,我還深諳朝鮮族人的衣著特色。他們在穿衣上很考究。因為他們一般情況下都不愿攢錢,有了錢就花、就用來購置新衣。因此,他們衣服的面料、花色品種等等都不斷地更新。特別是到了節(jié)日時,婦女兒童們,穿得更是花枝招展、繽紛燦爛。在節(jié)日如此,在勞動中也是如此。記得,我在下鄉(xiāng)時,走在蜿蜒阡陌的鄉(xiāng)間小路上,每每舉目遠眺,在那畦畦的稻田里,男男女女們在勞動中穿的都是五顏六色的,煞是美麗旖旎。在那璀璨明亮的陽光照耀下,在那逶迤連綿的畦田映襯中,他們恍若是翻飛的蝴蝶,在上下飛舞著、跳躍著,在比著美麗嫵媚……
更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他們的飲食特點。他們嗜辣,從小就開始吃辣椒,不管吃什么菜,一般都要放辣椒。另外,他們愛吃米飯,他們用平底帶蓋的鐵鍋燜出的油汪汪的米飯?zhí)貏e好吃。每當掀開鍋蓋時,米飯的香味彌漫滿屋,直沁心脾,著實令人垂涎欲滴。另外,他們做的各種辣菜和辣椒醬,是我們漢族人頗愛吃的食物。單說他們做的辣椒醬吧,吃的時候,拌上點白糖,那真是黏糊糊、紅撲撲、亮晶晶的,宛如果醬;吃到嘴里,辣酥酥、甜絲絲的,可謂百吃不厭。
曾記得,我到朝鮮族朋友家做客時,往炕上一坐腿一盤,俄頃,主婦就會立馬端上六七種小辣菜,接著再炒幾個小菜。等你喝完了酒,要吃飯時,又給你端來了一碗香味噴鼻的大醬湯。同時,主婦還給你斟滿了用糯米做的、朝鮮特有的、香醇的米酒。最后再給端上來一碗嘎渣兒水(燜飯時鍋底被烤焦部分兌的水,能治胃疼)。就這樣,這頓飯就算招待完了。
另外,朝鮮族人還有個愛好,他們都愛吃狗肉和打糕。每當家人過生日或喬遷、平時請客、招待摯友,都要用狗肉和打糕等來款待。他們把狗肉烀得又爛又香,每當吃的時候,就著用狗油和辣椒面等調料制作成的狗肉醬,你“吧嗒”“吧嗒”地嚼吧,真可謂越嚼越香。同時,你還要喝著油汪汪、香噴噴的狗肉湯(狗肉湯可解酒了)。當喝罷酒,須臾,又端上來一盤又白又黏又香的打糕(用黃豆面和白糖蘸著吃)。這時,你就“吧唧”“吧唧”地嚼吧,著實回味無窮。就這樣,他們連吃帶喝、連說帶嘮,唧唧嘎嘎、說說笑笑,氣氛異常熱鬧。
讓我縈繞腦際的還有,朝鮮族人的住宅也委實有特色。他們以前住的都是茅草房,室內還沒有火墻子。然而,在冬天,屋子里卻也非常暖和。平時他們取暖全靠砌滿屋子的大火炕,同時,灶臺上做飯菜用的鐵鍋,也能為屋里增添溫暖。另外,不管住磚房還是草房,室內外都特別潔凈。他們大都以白為潔,他們的房屋、倉房、廁所、豬圈、柵欄通常都要用白灰刷得潔白。
朝鮮族人還有好多民俗讓我欣喜,比如他們村村通道路多年來保持著平坦干凈,他們待人很有禮貌,他們辦喪事特別簡單……
朝鮮族人,可愛可親的朝鮮族人!
上一篇:《扁豆》劉麗麗散文賞析
下一篇:《愛像大海》李錦秋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