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與山大
北中國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風與黃河的水得到色彩與情調:荒、燥、寒、曠、灰黃。在這以塵沙為霧,以風暴為潮的北國里,青島是顆綠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黃色地圖的邊兒上。在這里,可以遇見真的霧,輕輕地在花林中流轉,愁人的霧笛仿佛像一種特有的鵑聲。在這里,北方的狂風還可以襲入,激起的卻是浪花;南風一到,就要下些小雨了。在這里,春來得很遲,別處已是端陽,這里剛好成為錦繡的樂園,到處都是春花。這里的夏天根本用不著說,因為青島與避暑永遠是相聯的。其實呢,秋天更好:有北方的晴爽,而不顯著干燥,因為北方的天氣在這里被海給軟化了;同時,海上的濕氣又被涼風吹散,結果是天與海一樣的藍,濕與燥都不走極端;雖然大雁還是按時候向南飛,可是此地到菊花時節依然是很暖和的。在海邊的微風里,看高遠深碧的天上飛著雁字,真能使人暫時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贊美青島吧。冬天可實在不能令人滿意,有相當的冷,也有不小的風。但是,這里的房屋不像北平的那樣以紙糊窗,街道上也沒有塵土,于是冷與風的厲害就減少了一些。再說呢,夏季的青島是中外有錢有閑的人們的娛樂場所,因為他們與她們都是來享福取樂,所以不惜把壯麗的山海弄成煙酒香粉的世界。到了冬天,他們與她們都另尋出路,把山海自然之美交給我們久住青島的人。雪天,我們可以到棧橋去望那美若白蓮的遠島;風天,我們可以在夜里聽著寒浪的擊蕩。就是不風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處呈現著嚴肅的氣象,我們也可以吐一口氣,說:這是山海的真面目。
一個大學或者正像一個人,他的特色總多少與它所在的地方有些關系。山大雖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島,就不能不帶些青島味兒。這也就是常常引起人家誤解的地方。一般地說,人們大概會這樣想:山大立在青島恐怕不大合適吧?舞場、咖啡館、電影院、浴場……在花花世界里能安心讀書嗎?這種因愛護而擔憂的猜想,正是我們所愿解答的。在前面,我們敘述了青島的四時:青島之有夏,正如青島之有冬;可是一般人似乎只知其夏,不知其冬,猜測多半由此而來。說真的,山大所表現的精神是青島的冬。是呀,青島忙的時候也是山大忙的時候,學會咧,參觀團咧,講習會咧,有時候同時借用山大做會場或宿舍,熱忙非常。但這總是在夏天,夏天我們也放假呀。當我們上課的期間,自秋至冬,自冬至初夏,青島差不多老是靜寂的。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們的,避暑的人們大概連想也沒想到過。至于冬日寒風惡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們的讀書聲與足球場上的歡笑可與相抗;稍微貪點熱鬧的人恐怕連一個星期也住不下去。我常說,能在青島住過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資格。我們的學生在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們不會在畢業時候都成為神仙——大概也沒人這樣期望他們——可是他們的靜肅態度已經養成了。一個沒到過山大的人,也許容易想到,青島既是富有洋味的地方,當然山大的學生也得洋服郎當的,像些華僑子弟似的。根本沒有這一回事。山大的校舍是昔年的德國兵營,雖然在改作學校之后,院中鋪滿短草,道旁也種上了玫瑰,可是它總脫不了營房的嚴肅氣象。學校的后面、左面都是小山,挺立著一些青松,我們每天早晨一抬頭就看見山石與松林之美,但不是柔媚的那一種。學校里我們設若打扮得怪漂亮的,即使沒人多看兩眼,也覺得仿佛有些不得勁兒。整個的嚴肅空氣不許我們漂亮,到學校外去,依然用不著修飾。六七月之間,此處固然是萬紫千紅,士女如云,好一片摩登景象了。可是過了暑期,海邊上連個人影也沒有;我們大概用不著花花綠綠地去請白鷗與遠帆來看吧?因此,山大雖在青島,而很少洋味兒,制服以外,藍布大衫是第二制服。就是在六七月最熱鬧的時候,我們還是如此,因為樸素成了風氣,藍布大衫一穿大有“眾人摩登我獨古”的氣概。
還有呢,不管青島是怎樣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東。“山東”二字滿可以用作樸儉靜肅的象征,所以山大——雖然學生不都是山東人——不但是個北方大學,而且是北方大學中最帶“山東”精神的一個。我們常到嶗山去玩,可是我們的眼卻望著泰山,仿佛是。這個精神使我們樸素,使我們能吃苦,使我們靜默。往好里說,我們是有一種強毅的精神;往壞里講,我們有點鄉下氣。不過,即使我們真有鄉下氣,我們也會自傲地說,我們是在這兒矯正那有錢有閑來此避暑的那種奢華與虛浮的摩登,因為我們是一群“山東兒”——雖然是在青島,而所表現的是青島之冬。
至于沿海上停著的各國軍艦,我們看見得最多,此地的經濟權在誰何之手,我們知道得最清楚;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呢——時時刻刻刺激著我們,警告著我們,我們的外表樸素,我們的生活單純,我們卻有顆紅熱的心。我們眼前的青山碧海時時對我們說:國破山河在!于此,青島與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義。
(載《山大年刊》1936年度版)
【導讀】
一顆滾燙的心
將青島與國立山東大學結合在一起寫,恐怕除了國立山東大學坐落在青島之外,還有就是它們相似的精神氣質。既然結合起來寫,也就很自然地從青島寫起,青島既有北國大漠的風,有黃河的水的色彩與情調,又有江南山海的自然之美。國立山東大學自然也就有了青島的水土味兒,有青島的現代氣息,也有青島的寂靜與熱鬧。不過這樣的熱鬧不是燈紅酒綠,而是學習的緊張與熱忙。既有冬日的寂苦,也有朗朗的書聲與足球場上的歡笑。更重要的是,國立山東大學具有濃厚的“山東味兒”:端莊、樸素、靜穆。
一所大學的使命,不僅僅在于治學,還在于報國,尤其在國難當頭之際。原來以為老舍先生只是簡單地將青島和山大合在一起寫,但是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寫大學,而在于寫各國軍艦橫列的青島。“國破山河在”,千年之前杜甫心系家國的情懷,如何擔負起今日保家衛國的重擔?在我們這一代再次點燃愛國之火,用火紅的心,來面對碧海青山的青島,拯救我們的祖國,這正是山東大學在青島的使命!
讀文章,還是要整體著眼,尤其是大家作品,深厚的文字功夫背后藏著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所以要“瞻前顧后”,除了看青島的美景,還要看國立山東大學的熱情,更不要忘記平淡文字的背后,有老舍先生一顆滾燙的心!
上一篇:老舍《避暑》作品賞析|導讀
下一篇:老舍《青蓉略記》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