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天最忙碌的應該是繁花吧,錯過花期,就是一季,所以花兒們一刻也不敢怠慢。
剛剛“一枝紅杏出墻來”,轉眼就“桃花歷亂李花香”。連翹、玉蘭、海棠、櫻花、丁香……一樹一樹的花開,你追我趕。姹紫嫣紅開遍,亂花迷人眼。但這美的盛宴過于集中強大,又短暫匆促,于是覺得,春天比百花更累的是愛花人的心神。一雙眼睛自是目不暇接,一顆心軟了又軟,醉了又醉。這次第,怎一個愛字了得!
去年春天忙碌,難得閑暇賞花。窗前一扭頭,見滿樹花開;又一扭頭,已是落英紛紛。那日偶爾在校園里走走,見白色玉蘭花多已枯萎,花瓣飄零,優雅美麗蕩然無存。正遺憾間,忽一枝橫斜胸前,一朵紫色玉蘭與我撞了個滿懷,笑意盈盈而對。那么碩大的花,剛剛綻放,盈潤飽滿,姿色艷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真是美極!看著,內心里掠過一絲憂傷,“無可奈何花落去” ,如此美麗終將轉瞬而逝。把花拉近臉龐,舉起手機自拍,要永久留下她的倩影。和花嫣然一笑之際,一句詞突然浮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嬌憨純真的女子,愛美且好勝,擔心丈夫覺得自己不如鮮花好看,將花插在云鬢間,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更漂亮。那“一枝春欲放” 到底是什么花呢?似乎難以知道確切答案,但這朵墜著露珠的美麗的鮮花,卻從古代一直艷艷開放至今。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繁花美麗易逝,好在千百年來一直在詩詞中妖嬈。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杏花春雨,這四個字讀來就是滿眼詩意,真真美麗生動了整個春天。杏花、桃花是春天代表性的花朵,窗前屋后,路邊溝野,隨處可見,那么日常親切,在詩詞里卻又是那么動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天氣暖了,春意濃了,美麗的少女也春心蕩漾。“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唐代女子對愛的追求竟是如此大膽率真!粉紅如胭脂的桃花似乎更能代表愛情,可惜,“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佳人不在已讓人遺憾,而“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更是讓人肝腸寸斷。
如果說桃花有幾分嬌美動人,那櫻花就是十分的嫵媚了。“風暖熏開花萬朵,醉人寰。 似錦嫣紅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癲。”櫻花總是相約一起開放,滿樹爛漫,云蒸霞蔚,轟轟烈烈,讓人如陷熱戀。尤其粉紅色的花瓣隨風墜落如雨,落紅滿地堆積飄零。看了,再堅硬的心也會為之柔軟。“翠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白玉蘭卻安靜含蓄,花苞慢慢鼓脹,悄悄綻放。潔白的花朵似一個個精美的玉盞,指向天空,盛滿了春風的佳釀。春天繁花似錦,最鐘情白玉蘭。與她初識,是在大學校園。黃昏中,一樹繁花,清新優雅,令我一見傾心。見我喜歡,便有了殷勤的送花人。青春,鮮花,詩畫,似乎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但人之間緣深緣淺,如花開花落,強求不得。比如幸福,那時聽說能找到五瓣丁香就能找到幸福,于是便傻乎乎滿校園尋找。五瓣丁香很多,甚至有六瓣。把花夾到書本里,似乎幸福真的就在手中了。但其實關于丁香的詩詞多與愁緒有關。“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那么小巧的花朵,擠擠挨挨,開滿枝頭,真是讓人憐惜得有些惆悵。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初夏烈烈的陽光下,石榴花紅艷如火,近似圓形的花瓣薄而小巧,紅潤、鮮艷,恰似一簇簇跳動著的火焰,靈韻生動。“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很難說清是因為喜歡石榴花還是喜歡蘇軾,第一次見到這句詞就深深記住了。“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美麗的女子到清池邊玩水,圓潤的水花散濺到荷葉上。我一直希望這個女子就是他的紅顏知己王朝云,在千年前一個雨后幽靜的夏日,蘇軾,該是如何滿眼柔情地看著心愛的女子在池塘邊快樂地戲水,文思泉涌,為她揮毫寫下這美麗的詞句。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綠樹濃蔭的夏日, 平靜的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水光瀲滟。忽然飄來一陣花香,沁人心脾,原來滿架的薔薇花都已經開放。
無意中與那一架薔薇邂逅。是在暫住的海邊小區花園里,高高的鐵架上,紅薔薇枝葉翠綠,花朵濃艷。一大叢花,密密嚴實地覆蓋了整個花廊。花兒們怒放著,四五朵、七八朵,甚至十幾朵相擁。朵朵簇簇,開得嬌艷嫵媚,熱烈奔放,甚至汪洋恣肆。花兒繁多,是明媚的紅,耀眼奪目,濃烈而不庸俗,讓人驚嘆至無言。女人如花,花也似女子。她們開放得那么不顧一切,每一朵花都是癡戀中的女子,對著心愛的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幾日,天天去賞花。此后,也再難放下。
當然,不是所有的花都讓人“水晶簾動”。且看王維的那首《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才華橫溢,一表人才,但“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王維詩中喜歡用“空”“獨”“寂”等字,在自然美景中,在詩歌、音樂與繪畫中,他孤寂地快樂著,快樂地孤寂著。他詩中的芙蓉花,是那么隨性地自開自落。春來我就應開放,秋來我自要凋謝,這是本性規律啊,所以花開無人賞無所謂,花落也不必傷感嘆息。身居鬧市,甚至仍身在官場,他卻基本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中,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那么自然本性的一種生活狀態!人要怎樣修行才能達到如此境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眼中的菊花淡雅脫俗。黃巢筆下的菊花卻有雄邁英武之氣:“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但是落葉飄零的秋天啊,因為有這一枝綻放的菊花,就不再蕭瑟。“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黃花瘦,但相思卻比酒更濃。李清照是我最喜歡的女性詞人,她“繡面芙蓉一笑開”的俏麗,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率真,她“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她“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幸福閑愁,千百年來,不僅讓男性,也讓無數女人,為之傾倒憐惜。
必須要說到我摯愛的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傲霜雪斗嚴寒,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梅花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陸游喜歡梅花,慨嘆:“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我喜歡“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明媚開朗,更喜歡“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朦朧唯美。但最早是被王安石的那首《梅花》打動。“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墻角處,數枝梅花,凌寒開放,傲然卻不耀目,只有若有若無的香味才能讓人注意到她的存在。不知道是她的美麗堅強還是它的清高孤傲一下子打動了我,沒理由沒原因就一下子深深喜歡上了她,從此,改筆名為凌寒。那時在大學,正年輕。
就這樣相遇,然后一生相伴。初識的朋友總會笑曰:“‘凌寒獨自開’啊。”說時,我相信宋代的那數枝梅花就在他的心中幽幽綻放。
上一篇:魏紅蓮《花布美人》散文鑒賞
下一篇:陳峰《落在心上的羽毛》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