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申子請仕其從兄官(韓策一)》原文鑒賞
申子請仕其從兄官①,昭侯不許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謂學(xué)于子者也。聽子之謁而廢子之道乎②?又亡其行子之術(shù)而廢子之謁乎③?子嘗教寡人,循功勞④,視次第⑤。今有所求,此我將奚聽乎⑥?”申子乃辟舍請罪曰⑦:“君真其人也⑧!”
【注釋】 ①申子:申不害。仕:做官。從兄:堂兄。 ②謁:這里指請求。道:這里指主張。 ③亡其:抑或,還是。術(shù):辦法。④循:依照。 ⑤視:比照。 ⑥奚聽:聽從什么。 ⑦辟舍:避離居室,表示不安。這里指離席,表示對對方恭敬。 ⑧其人:那種人,指甲子所理想的明君。
【今譯】 申不害請任命他堂兄的官爵,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滿臉的不高興。韓昭侯說:“這樣做就不是向您所學(xué)的了啊!是簽應(yīng)您的請求而廢棄您的主張呢?還是執(zhí)行你的法規(guī)而拒絕您的請求呢?您曾經(jīng)教誨過我:按照功勞,安排地位高低次序。今天您有所求,這教我怎么聽從呢?”申不害就離開座席,向昭侯請罪,并說:“您真是那種明智的君主啊!”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申不害乃是如此,不足又道。看昭侯只是一句話,卻說三遍。第一遍,斗然謝絕;第二遍,故作兩難;第三遍,細(xì)與注破。凡說三遍,而后此一句始暢也。”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昭侯之言,辨而當(dāng)理,申子不得不屈矣!事事能裁抑傲幸,而曰,朝廷不清者,未之有也。”又:“合三章觀之,申韓學(xué)術(shù)既僻,而品致亦卑,太史公與老莊同傳,固以刑名之害,原于道德,然如此等處,恐難望道德頂背。”又:“穆少春云,申韓之學(xué),皆欲必行其術(shù),豈肯為兄請官,此乃所以嘗試昭侯也。雖未必確,然從末句倒會來。淺中得深,正可長一層見地。”
【總案】 本篇寫申不害向韓昭侯請封其從兄為官而遭拒絕的故事,全文八十余字,然情節(jié)完整,形象鮮明。韓昭侯連發(fā)三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法,使申子自覺慚愧。申子前有“怨色”,后乃“避舍請罪”,首尾照應(yīng)周密。
上一篇:《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申不害始合于韓王(韓策一)》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老子·知人者智章(原第三十三章)》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