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晏子春秋》
簡介
《晏子春秋》,又名《晏子》,共八卷二百十五章,是后人記敘有關晏子的言行的著作,約成書于戰國中后期至秦統一前后,具體的作者不可考,可能是稷下學派的學者,有的篇章可能出于墨家之手。全書的內容主要為諫君主和答君主問。
晏子(前585—前500),即晏嬰,字平仲,春秋末期東萊夷維(今山東高密)人,齊國政治家,官至相國,以節儉力行聞名于諸侯。
內篇諫下·國有三不祥
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①?”晏子對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②,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③!”
注釋
①殆:大概。 ②如:到,去。 ③曷:同“何”。
譯文
景公出去打獵,到山上的時候遇見了老虎,下到洼地的時候,遇見了蛇,景公覺得是不祥之兆。回來時,就派人叫來晏子,問道:“今天我出去打獵,在山上遇見老虎,在洼地則遇見了蛇,這是不是不祥之兆呢?”晏子回答道:“對一個國家來說,有三種不祥的情況,你所見不在其列。國家之中有賢人,但是不知道,這是第一種不祥;知道有賢人,但是不去任用他,這是第二種不祥;任用了賢人,但是不能讓賢人施展其才能,這是第三種不祥。我覺得,所謂的不祥之兆應當是像這種情況。您在山上遇到老虎,因為山本來就是虎活動的地區;在洼地遇到蛇,因為低洼之地本來就是蛇穴所在!您到虎出沒的地區、蛇穴多的地方遇到了虎與蛇,這怎么是不祥之兆呢?”
內篇雜下·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①,張袂成陰②,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③?’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④:“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⑤,寡人反取病焉。”
注釋
①閭:古代居民組織單位,二十五家為一閭。 ②袂(mèi):衣袖。 ③坐:因為。 ④避席:離開座位站起來,表示對人的尊敬。 ⑤熙:同“嬉”。
譯文
晏子有一次出使楚國。因為晏子身材短小,所以楚國為了戲弄他,就開了大門邊上的小門來迎接。晏子在城門外不進去,說:“如果出使狗國,那么應該從狗門進城門的。今天我是來出使楚國的,不應該從小門進去。”迎接的人沒有辦法,只好開了大門讓晏子進城。晏子進城門之后見了楚王,楚王問晏子:“難道你們齊國沒有人嗎?”晏子回答說:“齊國都城臨淄就有三百閭,要是大家都張開衣袖的話,那簡直就成了陰天一般;要是大家都揮揮汗,簡直就像下雨一般。大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怎么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那么多人,那為何派你來作使者呢?”晏子回答道:“我們齊國派使者的時候有一個規矩,每個人派去的地方不一樣,賢能之人被派去出使賢能君主,不肖的人派去出使不肖的君主。而我晏嬰則是齊國最不肖的人,所以我只能來出使楚國了。”
在晏子將要到達楚國的時候,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后對他左右的近臣說:“聽說這個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該怎么辦呢?”有一個人說:“這樣吧,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綁著一個人從您的跟前走過。然后您問被綁的是什么人,我就說是齊國人;您問為什么被綁起來,我就說是因為偷東西。”晏子到了楚國,楚王在宮里設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時候,有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被綁著的這個人是誰?”官吏回答:“是齊國人,因為在我們這里偷東西。”這時楚王看了看晏子,問道:“你們齊國人都是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站起來回答道:“我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的時候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枳,雖然它們的葉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于偷東西嗎?”楚王聽完笑道:“賢能的人是不能戲弄的,我這是自取其辱啊!”
上一篇:《元史·八思巴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說苑·君道·楚莊王打獵得三才》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