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精靈
〔美國〕威廉斯
我老了。
你圍著這些火取暖?
我在這些火苗中間
坐著,牙齒還直打顫!
我又去哪里尋找安慰?
(裘小龍譯,選自《意象派詩選》)
【賞析】
燃燒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溫暖,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火是一種光明的象征。而在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這首詩中,火的精靈以一個抱怨者的形態出現了:你取暖,我又到哪里尋找安慰?當一個人老了,以他的生命之火、經驗之火給別人以照耀與幫助時,自己卻在往事的回憶中受到某種程度的煎熬,“處在火苗中間”。這也許正是詩人生活中的一種切實的體驗吧!
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了最簡單、直接的語言,形象感很強,沒有一個用于修飾的詞,都是以口語化的、日常化的語言完成的。這種寫作方式正是詩人極力提倡的語言形式。這首小詩也代表了詩人的創作風格。
詩人說:“我相信一切藝術都是從當地產生,而且必須如此,因為這樣我們的感官才能找到素材。”詩人強調鄉土色彩,主張以美國口語寫出濃郁的生活及人情。由于口語化而產生平易、親切、自然的明朗詩風。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20世紀初意象派活動的早期參與者,并一生堅持這一運動的方向。有人認為他與龐德是對當代美國詩歌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他身體力行,以生動的美國本土語言寫作,并在50年代使美國詩歌來了個大轉彎,成為戰后新詩學、新詩風的一代宗師。
(林莽)
上一篇:〔美國〕勃萊《拉起手》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美國〕龐德《在一個地鐵車站》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