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的是毫無希望的工作。好吧:
你已經(jīng)理解,承認吧,
可是你不要心甘情愿,
推巨石的男子。沒有人
會感謝你;雨水無聊地
把它舔干凈的粉筆線,
是死亡的記號。你不要高興得
太早,毫無希望的事
不能讓人飛黃騰達。丑陋嬰兒、
稻草人、鳥占師,跟奇特的
悲劇不分彼此。沉默吧,
在石頭滾動時,
去跟太陽說一句話,可是
不要自滿于你的軟弱無能,
而要去增加世界的憤怒,
增加個一公擔或是一格令,
世上普遍缺少這樣的男子:
他們默默地干毫無希望的事,
把希望像草一樣拔掉,
把世人的嘲笑、未來、
世人的憤怒滾滾地推上山去。
(錢春綺 譯)
注釋:
西緒福斯為希臘神話中科林多的王者,為人狡黠邪惡,死后被罰在地獄中永遠推巨石上山,將推到山頂時,巨石又復滾下。
格令為最小重量單位,相當于0。0648克。
【賞析】
《給西緒福斯的指示》這首詩歌是借用古希臘神話中西緒福斯推石頭的故事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的。在分析這首詩作之前,我們先把這個有關西緒福斯的神話傳說簡單介紹一下,這對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首詩歌所要表達的主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拐走了河神阿索波斯的女兒埃癸娜,將她帶到一個神秘的海島上。無奈之下河神出去尋找失蹤的女兒,他找到西緒福斯向他打聽女兒的下落。西緒福斯為人狡黠邪惡、詭計多端,他要阿索波斯在他城堡的院子里打一口井,因為他的城堡坐落在山頂上,根本沒有泉水,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阿索波斯用他的魔杖輕輕一點,一股泉水噴涌而出。西緒福斯看到這個情形之后,就把事實真相告訴了阿索波斯。宙斯得知之后對西緒福斯的行為十分憤怒,他認為西緒福斯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對神的尊敬。所以,西緒福斯要受到懲罰。宙斯派死神塔那托斯將西緒福斯帶到地獄。而西緒福斯說要回去處理一件事情——檢驗他妻子對他的愛情。他以此為由得到冥王哈得斯和冥后珀耳塞福涅的準許,回到人間。但當他一回到人間,看到人間的美好,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獄,將自己的諾言拋到九霄云外。這一舉動觸怒了眾神,不久,西緒福斯又被拖入地獄,按照宙斯的命令給他一種永恒的懲罰——他必須將一塊巨石推到山上。但每當他把巨石推到山頂,巨石就會滾落下來,他不得不重新往上推。因此,這種懲罰永無休止,西緒福斯永遠也得不到解脫。這就是西緒福斯推動巨石的故事。
恩岑斯貝格爾的這首詩作被冠之以《給西緒福斯的指示》,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指示”?對西緒福斯推石頭,詩人有一種什么樣的認識?我們進入詩歌內(nèi)部試做一些分析解讀。詩人在詩歌一開始,就對西緒福斯說道:“你干的是毫無希望的工作。好吧: /你已經(jīng)理解,承認吧,/可是你不要心甘情愿,/推巨石的男子,沒有人/會感謝你。”從上述的神話傳說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西緒福斯終日進行著一項極端單調(diào)而且乏味的工作。所以,詩人對西緒福斯說,“你”既然已經(jīng)理解,就承認吧。雖然“你”周而復始地做著同樣一件事情,但是沒有人會感謝“你”,因為這是“你”受到的懲罰,這也就是“你”的命運,“你”應該安然接受。
眾所周知,在古希臘神話之中許多人物都是“命運悲劇”的體現(xiàn)者,西緒福斯也是其中一個。這些人物總是因“命運”之重負而深感行動的艱難,但又絕不放棄行動的權(quán)利,屈服于命運的鉗制,敢于反抗“命運”的捉弄。在這種困獸猶斗的抗爭中,體現(xiàn)出個體生命的無窮追求與“命運”的不斷懲罰之間的矛盾構(gòu)成的悲劇意識。正是這些矛盾構(gòu)成了世界,這些英雄人物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生命樂趣,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這也正如法國著名作家加繆在《西緒福斯的神話》中曾做過的分析,西緒福斯在這樣的一種極端無聊而又痛苦的過程中,卻把推石當成了一種樂趣,找到自己所認為的抵抗荒誕命運的幸福。
但對于西緒福斯所體認的“幸福”和“樂趣”,恩岑斯貝格爾有另一番認識。他在詩中以一種告誡的口吻對西緒福斯說道:“你不要高興得/太早,毫無希望的事/不能讓人飛黃騰達”,就像“丑陋嬰兒、/稻草人、鳥占師,跟奇特的/悲劇不分彼此”。西緒福斯,你雖然在做著一件極其無聊、毫無希望的事情,但是你不要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你雖然可以“去跟太陽說一句話”,但“不要自滿于你的軟弱無能”。因為這一切都對你沒有絲毫幫助,只會增加世界對你的憤怒,給你“增加個一公擔或是一格令”。因此,詩人在詩中對西緒福斯說到“沉默吧”,多余的想法和企圖對“你”來說都是不合時宜的,這會讓“你”感覺到更加痛苦和絕望。這就是詩人所給予西緒福斯的“指示”。那么詩人為什么會對西緒福斯給出這樣的“指示”呢?
從詩作的結(jié)尾來看,詩人正是通過西緒福斯推動巨石這一悲劇的事實,向身處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命個體提出自己的希望。因為當我們面對自己不可更改的命運遭際時,面對自己必須要投入全部身心甚至整個生命去做的事情時,很少有人能夠默默地始終如一地對待它們;很少有人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而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很少有人能夠把別人的嘲笑與憤怒統(tǒng)統(tǒng)甩掉,像西緒福斯一樣“把世人的嘲笑、未來、/世人的憤怒滾滾地推上山去”。誠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所說的:“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敗。”詩人對于人及其命運存在的思考或許正是此首詩作所要表達的主旨意義之所在。
在結(jié)構(gòu)形式上,詩人追求一種散文化的文體,不講究格律和押韻,不分節(jié)。語言以簡單直白的口語為主,不堆砌辭藻,很少用到修飾性的語言。詩人正是在這樣一種自由簡潔的藝術(shù)形式中,融入他對人及其命運的思考與探求。
(鄒 英)
上一篇:《給濟娜 [俄國]涅克拉索夫》讀后感
下一篇:《絕對普通之虹 [澳大利亞]馬雷》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