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
十名扈從和十名侍衛身披鎧甲,
每時每刻等待著哨兵的呼喚;
三十匹膘肥體壯的駿馬,
不分晝夜地佩戴著鞍韉,
我敢說馬頭上還蒙著鐵甲,
利戟分掛在鞍穹兩邊;
廄房里還有一百匹空鞍駿馬;
這是布蘭克桑蒙城堡的習慣。
6
這些駿馬為何都披鞍含嚼?
這些騎士為何都佩劍系刀?
他們在留心傾聽獵犬的吠聲,
他們在留心傾聽戰爭的號角;
他們在注意觀望圣喬治十字,
他們在注意觀望入侵的警報;
警惕著斯克魯普、霍華德和珀西,
警惕著南方的陰謀和侵擾,
唯恐沃克沃斯、拉沃斯和卡利斯的軍隊
威脅布蘭克桑蒙威嚴的城堡。
7
布蘭克桑蒙城堡森嚴壁壘,
英勇的騎士們聚集在廳堂;
但是喲,他們的首領不再發令,
他那生銹的寶劍掛在墻上,
掛在那柄折斷的長矛之旁。
詩人們喲,將長歌一曲:
瓦爾特爵士是如何陣亡!
何年何月都市的居民
避開邊境戰爭的兇狂;
何年何月愛丁堡的通衢
目睹長矛染血,刀劍閃光,
耳聞那一聲致命的呼喊——
布蘭克桑蒙的首領倒地身亡。
8
宗教的訓誡,民族的感情,
能否消除家族間的世仇?
愛國的熱情,神圣的仁愛,
能否使兩個部落化敵為友?
不!他們徒然朝覲每一座祀廟,
他們白白參拜神圣的山頭;
牧師們的哀求也枉費心機,
因為他們的刀上也鮮血淌流。
只要西斯福德還被克爾人統治,
伊特里克還在斯科特家族之手,
那些遭殺戮的頭人就不會被忘記,
這場封建家族的戰爭就永無盡頭。
9
好戰的山林人搭拉著腦袋,
在瓦爾特靈前屈膝傷悲;
特維奧特河畔的姑娘少婦
灑下無數的鮮花和淚水;
可是瓦爾特爵士的未亡人喲,
她既不獻鮮花也不灑眼淚!
這殺戮孕育的復仇之心
鎖住了她胸中的悲哀陣陣;
極度的驕傲,極度的自尊,
不允許她灑淚于廣眾大庭;
直到從哀悼的人群之中,
她兒子在保姆膝上牙牙作聲——
“待我有朝一日長大成人,
我定要為父親報仇雪恨!”
夫人再也掩不住心中悲傷,
淚如泉涌濕了兒子的頭頂。
10
瑪格麗特小姐衣裙不整,
金燦燦的秀發蓬松飄零;
她匍伏在父親的靈柩之上,
在極度的絕望中泣不成聲。
但縱然她灑盡痛苦的眼淚,
也沖不掉她的悲哀與不幸;
無望的愛情,恐懼的憂心,
交替折磨著她的靈魂;
她不敢奢望從母親眼里
看到絲毫的同情與憐憫,
因為當馬索斯河滾滾流水
被殷紅的鮮血摻和染浸,
她的情人站在克爾人一邊,
抽刀反對她英勇的父親;
她對令人敬畏的母親十分了解,
知道他倆的親事斷然不成,
若她要與科蘭斯頓結成良緣,
除非她母親永遠閉上眼睛。
11
夫人出身于高貴的門第;
她父親曾是個有名的牧師,
袓居法國的皮卡蒂爾,
具有伯斯恩家族的血系;
他曾飄洋過海求學于巴達,
學得一門說不出名稱的技藝。
據說他會施展玄妙的魔法,
能隱匿變換他的凡身俗體;
有一次他故意當眾表演,
穿過圣安德魯神秘的府邸,
襯著陽光燦爛的高墻,
他竟沒有留下絲毫影跡。
12
正如詩人們所言,他把巫術
傳授給了這位美麗的夫人,
直到她也能召喚無形的精靈
俯首帖耳聽從她的命令。
此刻夫人正坐在密室之中,
密室在西邊的大衛爵士塔頂,
她傾聽著一個沉悶的聲響
圍著苔蘚覆蓋的塔樓轟鳴。
是不是特維奧特河的浪潮
沖刷著兩岸陡峭的巖層?
是不是狂風搖曳著橡樹?
是不是懸崖絕壁的回聲?
這沉悶的聲音到底是什么,
圍著布蘭克桑蒙城堡咆哮不停?
13
伴著這沉悶陰郁的聲音,
系著鐵鏈的門犬聲聲吠嗥;
在這座古老的城堡周圍,
受驚的鴟鸮也陣陣啼叫;
大廳里聚集的騎士和扈從
都斷定這是一場臨近的風暴,
但當他們探頭窺視夜色,
卻只見大地靜寂,月明天高!
14
爵士夫人能辨識各種聲響,
她知道這不是特維奧特河水聲,
不是滾滾浪潮拍打著堤岸,
不是橡樹在風中搖曳呻吟,
不是巉巖峭石陰沉的回音,
也不是風暴驟然臨近!
這是河的精靈在開口說話,
它正在呼喚山的精靈。
15
河的精靈:
“睡著了么,大山仁兄?”
山的精靈:
“睡不著喲,河流賢弟——
我的座座山頭上月光如燭,
從克雷羅斯到斯克爾夫,
每一條深澗,每一條幽谷,
快樂的仙女們正翩翩起舞,
在石楠叢邊的舞女圈上,
她們正跳動輕快的舞步。
來吧,來聽聽這美妙的音樂!
來吧,來看看這婀娜的纖足!”
16
河的精靈:
“一位身囚閨閣的少女的眼淚
流進了我這被玷污的河水;
布蘭克桑蒙家的瑪格麗特
在慘白的月光下獨自傷悲。
告訴我喲,因你能夜觀星象,
這家族間的怨仇何時能消退?
這位姑娘將來的命運如何?
哪位情郎能與這佳人婚配?”
17
山的精靈:
“北極星近旁的北斗七星
在謐謐幽幽的黑暗中幻移;
大熊星座昏黃乃不祥之兆;
獵戶座三星帶混沌朦迷;
每顆運星都在陰霾中閃爍,
星光模糊,朦朧依稀;
也許我未能真正領悟天命!
但眾星宿絕不會降貴布施
于特維奧特河上,布蘭克桑蒙城堡,
除非驕橫被征服,愛情得以獲釋。”
18
那神秘的聲音已經止息,
那沉悶的聲音不再轟響;
它消逝在巍巍群山的山腰,
它消逝在滾滾河流的胸膛。
但是在大衛爵士塔樓周圍
那聲音依然在回旋飄蕩;
它回旋在爵士夫人的密室,
它飄蕩在爵士夫人的耳旁。
夫人莊重地揚起頭顱,
驕傲與自尊充滿她心房:
“除非你大山彎下腰來,
除非你河水流上山岡,
我美麗的女兒瑪格麗特
才會成為我家仇敵的新娘!”
19
夫人走進那巍峨的大廳,
勇敢的家臣們橫臥豎躺,
伴隨著他們歡樂的喧囂,
她的兒子正玩得歡暢。
那孩子正扮演綠林好漢,
兩腿間騎著一柄長槍,
他繞著廳堂快活地奔跑,
模仿著綠林強盜的豪爽。
連在戰爭中白了胡須的騎士
也把這嬉戲的歡樂分享,
盡管他們粗獷的性格和心靈
與他們身上的鎧甲一般堅強。
因為他們已預見到將來
這孩子將成為一員猛將,
他將征服那獨角獸的驕橫,
他將為月牙星星增色添光。
20
夫人一時間情不自禁,
忘了她來大廳的目的;
當她停立在拱形門邊,
眼里竟流露出慈母的情意;
但她很快就從人群之中
喚出迪羅雷尼的威廉爵士。
21
威廉是個十足的沼地強盜,
就像挺舉在邊境地區的長矛;
他閉上眼睛也知道所有路徑,
越索耳威海灣,跨塔拉斯泥沼;
憑著狡獪的躲閃,拼命的跳躍,
他曾把珀西最好的獵犬甩掉;
厄斯克河、利德爾河水深流急,
他卻踏浪而行,如履平橋;
任憑十二月風雪或七月驕陽,
他都能一樣地自在逍遙;
任憑無月的夜晚或黎明拂曉,
他都能出現在泥潭山坳;
他剛勇無畏,鎮定從容,
就像在坎伯蘭追鹿獵狍;
英格蘭的君主,蘇格蘭的女王
曾五次宣布法律對他無效。
22
“威廉爵士,正是用你之時,
快快騎上那匹最雄壯的馬駒;
莫吝惜靴刺,莫停止加鞭,
一氣奔到美麗的特維德河畔;
在那座神圣的梅耳羅斯教堂,
一位神父隱居在圣瑪麗走廊。
請代我向神父問好致敬,
告訴他命定的時刻已來臨;
今天夜里他將隨你一道,
去取出那墓中的稀世珍寶;
因為今晚是米迦勒節之夜,
雖然星輝暗淡,可月光皎潔;
血紅的十字架將指示道路,
引你們找到那位大人的陵墓。
23
你要留心保護他給你之物,
歸途中不得擅自吃喝留宿;
無論是書冊還是畫卷,
都不許私下拆封偷看;
若偷看圣物那你將被拋棄,
你可從來沒承擔過這種差使。”——
24
“我的馬常飲特維奧特河水,
它奔跑起來定能四蹄如飛;
在明日清晨天亮之前,
我將攜圣物平安回還;
高貴的夫人,你這份差使,
我去比任何人都更為合適;
因為我從來就目不識丁,
也不想在赫雷比念赦罪詩文。”
25
威廉飛快地躍上馬鞍,
沖下廳前陡直的坡坎,
穿過城堡巍峨的望樓,
一口氣奔到特維奧特河畔。
他沿林間小道向東疾馳,
蒼翠的榛樹枝在頭頂招展;
他經過了戈爾蘭德堡塔,
渡過了古老的波斯維克河灘;
朦朧中他望見了莫特山影,
那山上仍有德落伊僧侶出現;
哈維克城內的萬家燈火
一眨眼便被他拋在后邊;
他催動四蹄生風的駿馬,
來到了赫澤爾登城堡跟前。
26
城頭衛兵聽見了聲聲馬蹄,
“趕快站住!黑暗中的騎士。”
“我為布蘭克桑蒙!”威廉回答,
策馬告別了這座友好的城池。
此刻他離開了特維奧特河岸,
撥馬頭踏上一條叮咚的小溪,
在黑夜里摸索著向北前行,
最后來到霍斯利山下的沼地;
一條又寬又闊的羅馬大道
在他的眼前伸延數里。
27
威廉此刻收韁停止了奔馳,
讓疲憊的駿馬稍稍喘息;
他緊緊鞍帶,又正正胸甲,
抽出鞘中之劍握在手里。
月光照在明托山巉崖之上,
巴赫爾在山頂把石床鑿劈;
他那罪惡的身軀躺臥石床,
那兒只有鷹隼筑巢棲息;
峭壁之間,他鷹一般的眼睛
能把方圓數里的獵物窺視;
懸崖斷壁的回聲反響,
能使強盜的號角更令人恐懼;
多年之后,這些斷壁懸崖
將聽到婉轉的陶立克牧笛,
聽見憂傷的情郎教訓樹林,
遠大抱負治不好愛的相思!
28
威廉平安地通過了明托山邊,
奔向里德爾古老美麗的田園,
埃爾河在這里奔騰咆哮,
從山頂的湖泊跌落平川;
朵朵浪花卷起褐色的泡沫,
就像是栗色馬的鬃毛翻卷。
可這又深又寬的大河急流
也不能把無畏的威廉阻攔。
29
駿馬一入水便踏進深潭,
河水頃刻間就漫上馬鞍;
我敢說在洶涌的波濤之中
只有駿馬的脖子依稀閃現;
因為駿馬渾身披著鐵甲,
騎士從頭到腳也盔鎧裹纏;
從未有身披重甲的騎手駿馬
夜半三更來闖這急流險灘。
武士盔頂上的根根羽毛
也被浪花濺得水跡斑斑;
多虧天生的勇氣,神靈的恩典,
他最后才終于到達了對岸。
30
威廉此刻縱馬在波登曠野,
向附近的哈利屯投去目光,
他不寒而栗地晃了晃腦袋,
因為他想起了那個血腥的屠場:
就在那一個被褻瀆的黎明,
斯科特和克爾家族成了仇人;
詹姆士王室目睹了這場械斗;
那天的勝利者獲得了獎賞;
當休姆和道格拉斯身先士卒
把巴克里奇退卻的部落掃蕩,
當伊利奧特人黑色的槍尖之上
西斯福德人昂貴的鮮血滴淌。
31
騎士心緒沉重,催馬疾走,
轉眼間把石楠曠野拋在身后;
在陰暗慘白的天幕之下,
古教堂閃現,特維德河奔流;
朦朦朧朧的梅耳羅斯教堂
猶如長滿苔蘚的巨大石頭。
他過哈維克城時聽見晚鐘敲響,
此刻卻聽教堂傳來朝禱聲悠悠。
贊歌聲隨著間歇的微風飄來,
時隱時現更顯得莊嚴肅穆,
仿佛是厄俄拉斯那柄魔琴
被風兒喚醒在獨自鳴奏。
但當威廉走近那巨大的教堂,
卻聽萬籟俱寂,謐謐幽幽;
他小心地將駿馬拴在廄房,
悄悄探索教堂那清冷的墻頭。
——
豎琴戛然而止;隨著裊裊余波
老歌手的激情也急劇下落;
他沮喪萬分地鞠了一躬,
順勢偷眼打量聽眾的臉色,
仿佛要從一雙雙眼睛里看出
她們是否欣賞這豎琴與長歌;
他怕自己今朝再也難覓知音,
畢竟他是在把往事述說,
也許風燭殘年使手指僵硬,
也許長期流浪使琴聲混濁。
但公爵夫人和她美麗的女兒
以及那些和藹可親的女客
都不失身份地把他贊賞,
說他彈唱得確實不錯;
說他手指靈巧,嗓音清澈,
說她們都渴望聽完這一曲長歌。
年老的吟游詩人受到了鼓舞,
稍事休息又開始把豎琴彈撥。
(曹明倫譯)
注釋:
圣喬治十字,指當時的英格蘭國旗。
斯克魯普、霍華德和珀西均是邊界以南的英格蘭貴族,他們當時分別住在沃克沃斯、拉沃斯和卡利斯城堡。
1552年,蘇格蘭兩大敵對的貴族世家在愛丁堡發生沖突;巴克里奇的瓦爾特·斯科特爵士被仇敵克爾家族刺殺于街頭。
為了消除家族間的不和,斯科特家族和克爾家族曾于1529年簽訂了一個條約,規定雙方各自去參拜蘇格蘭的四大圣地,相互超度對方在家族戰爭中死者的亡靈。但雙方均未認真踐約,不久之后又重起爭端。
西斯福德城堡是克爾家族一個分支的府邸,這個分支的首領是羅克斯堡公爵。
伊特里克指整個塞爾扣克郡地區,當時這一地區覆蓋著大片森林。
巴達,傳說中的巫術學校。
圣安德魯,一座教會學院城。
大衛爵士,斯科特家族的祖先,他曾擴建布蘭克桑蒙城堡。
舞女圈,傳說中仙女在林間草地上跳舞的地方。
獨角獸是克爾家族的族徽標志。
月牙與星星是巴克里奇·斯科特家族的族徽標志。
威廉爵士乃斯科特家族之嫡系,其領地迪羅雷尼與巴克里奇家的領地伊特里克毗鄰。
赫雷比是卡利斯城堡內處決邊境地區歹徒的地方。赦罪詩指死囚犯臨刑前在牧師面前讀的詩,一般是《舊約·詩篇》第51篇前部分。
德洛伊僧侶是古代蘇格蘭、英格蘭一種會妖術、能預言的僧侶。
赫澤爾登在羅克斯郡境內,距哈維克約4英里,是斯科特家族一個分支的領地。
明托山在羅克斯堡郡內,山頂有一座被稱為“厚嘴唇”的城堡,相傳是蘇格蘭著名強盜巴赫爾的巢穴,距山頂不遠處有一平臺,被稱作巴赫爾的“床”。
陶立克(Doric)是古希臘人的一種方言,古希臘詩人迪奧克里塔(Theocritus,公元前3世紀)曾用這種方言寫詩。蘇格蘭人借用此詞來稱蘇格蘭方言。
哈利屯,西斯福德克爾族人的一座邸宅,克爾族人與斯科特家族曾在哈利屯以北4英里處激戰。
【賞析】
《最后一個吟游詩人的歌》最初出版于1805年。它是司各特敘事詩的處女作,也被認為是他在詩歌領域第一首重要的詩歌。詩一出版就轟動了蘇格蘭和英格蘭文壇,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榮譽。
這部長詩主要內容為: 布蘭克桑蒙城堡女主人的丈夫在一次紛爭中喪生,夫人歸咎于與其女兒瑪格麗特深深相愛的科蘭斯頓爵士而決意復仇。家族仇恨使這對青年的愛情無望。夫人授意威廉爵士從邁克爾·斯科特的墓中盜回魔書,此書可助她復仇。然而在與科蘭斯頓的決斗中,威廉敗下陣來,受了重傷。按科蘭斯頓的吩咐,侍從小矮人包扎好威廉的傷口后,就立即將威廉送回布蘭克桑蒙城堡。愛惡作劇的侍從小矮人,卻趁機用魔法把夫人的小兒子、巴克里奇家族的繼承人迷走,不巧,這小繼承人落到了英格蘭敵人的手中,這些人正糾集同黨準備猛攻布蘭克桑蒙城堡。他們的借口是威廉作為邊境頭領去盜魔書的犯罪行為。但戰爭并沒有打起來,經提議,英格蘭方的馬斯格雷夫與受傷的威廉決斗,勝出一方獲得的獎品將是夫人的小兒子。馬斯格雷夫戰敗,贏者卻是科蘭斯頓爵士。原來在侍從小矮人的幫助下,科蘭斯頓化身為受傷的威廉爵士了。侍從小矮人雖然制造了不少惡作劇,但在消除家族仇恨上還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他讓瑪格麗特與科蘭斯頓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長詩的成功在于對一個個獨立場景的生動刻畫和細微描寫,也在于它突破了英國傳統詩歌的嚴謹形式。全詩的敘述結構,與后來的諸多詩歌相比顯得松散得多,正如詩人在序言中所說,此詩“不是講述一個兼備的、完整的故事”。它大膽地借鑒了中世紀傳奇作品的寫法,同時采用“古典韻文小說”的形式,這種形式給了詩人更多的自由。司各特正是通過這種創作手法,在敘述時瀟灑自如,因此整首詩的節奏以及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讀來給人一種跌宕起伏、回腸蕩氣的感覺。這部長詩的題材主要來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他以某種接近于歷史真實的準確描寫,向讀者展示了16世紀中期兩個貴族世家之間的爭斗。同時,長詩以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一次邊境糾紛為背景,穿插了瑪格麗特和科蘭斯頓這一對男女青年之間近乎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長詩的另一個源泉則是蘇格蘭和英格蘭交界地區本身所具有的旖旎瑰麗的自然景色和鄉土人情。
選文中有好幾行詩,宛如呈現了一幅幅精美的繪畫,而泛靈化的擬人手法更是使詩情畫意達到了一種入神的境界,把蘇格蘭高地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與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交織在一起。長詩的許多特點,如簡潔的語言、迅速發展的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的對話、過渡性段落語句的省略等民謠中常用修辭手法都在選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簡潔的語言常伴隨著迅速發展的故事情節。長詩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一開始就對陷于家族恩怨戰爭的布蘭克桑蒙城堡一方作了描寫,顯出事件的緊張氣氛:“十名扈從和十名侍衛身披鎧甲,/每時每刻等待著哨兵的呼喚。”這里既沒有場景的細膩描繪,也沒有氣氛的大力渲染,而奠定了全詩語言簡潔的基調。過渡性段落語句的省略也達到了語言簡潔的效果,同時又給聽眾、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但敘事的脈絡仍是清晰的,讀者完全可以從已交代的故事基本內容推想出未直接交代的內容。
全詩的主題在選文的第一章16、17兩節中得到了表現。這兩節寫河的精靈與山的精靈的對話,喻指了后文故事的經過及沖突的最終解決: 當瑪格麗特的母親得知那個既是家族的仇人又是女兒的情郎的人化裝成受傷的巴克里奇騎士與那位英國騎士單獨決斗,從而救了自己的兒子時,她終于克服了自己的固執心理,成就了一個美麗、感人的愛情佳話。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詩設置的敘述者是17世紀末一位吟游詩人。司各特在序中寫道,他之所以讓這位吟游詩人來講這個故事,原因之一便是這最后的一個吟游詩人“也許能模仿到一點現代詩歌的高尚風雅而又不失卻其本身的質樸天真”。司各特當時是接受貴族婦女巴爾克斯伯爵夫人的建議和要求而動筆寫這部長詩的,而詩中那位流浪的吟游詩人也恰好是為施恩于他的貴族婦女蒙茅斯公爵夫人彈唱這個故事的,這詩里詩外如此相似的情形絕非巧合,當時的司各特不正是把自己視為蘇格蘭的最后一個吟游詩人么?“模仿現代詩歌的高尚風雅而又不失卻其本身的質樸天真”,這難道不正是司各特對詩歌藝術獨特的追求么?可以這么說,司各特正是借流浪藝人的豎琴和歌喉在詩中寄托自己對詩歌藝術的獨特追求。
司各特以剝洋蔥式的敘述方式,留給讀者逐次占據更多歷史空間的非凡感覺。這種敘事策略不是“尋找形式”的結果,也不是某種別出心裁的技巧,而是來自司各特文學個性的力量和魅力。這涉及司各特對英國歷史的認識問題。司各特企圖揣摩英國整個歷史的發展,來為自己在兩個相互敵對的力量之間找出一條“中間道路”。他發現,英國歷史中最動蕩激烈的斗爭,最后總是要平息下來,轉到一條光榮的“中間道路”上來。眾所周知,在長期的混亂和內戰之后,通過“光榮革命”才終于產生了今天的英國。因此,司各特詩歌中英國歷史的概念,就使人了解了它的作者對未來發展的認識。
(羅昔明)
上一篇:《普羅米修斯被釋 [澳大利亞]霍普》讀后感
下一篇:《最后一片樹葉 [美國]霍姆斯》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