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追影子,它卻逃避你;
假裝逃避它,它卻將你追趕。
同樣: 追求女人,她卻拒絕你;
不去理睬她,她卻向你求歡。
這么說,女人是否真的就是
我們男人的程式化的影子?
在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長;
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甚至消失。
同樣: 男人最弱時,女人便最為強悍;
如果我們強盛,她們便默無聲息。
這么說,女人是否真的就是
我們男人的程式化的影子?
(吳笛譯)
【賞析】
一提及本·瓊森,人們很有可能想起他對莎士比亞所作的廣為傳誦的評價:“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他之所以給予幾乎同時代的莎士比亞如此之高的評價,是因為他認為莎士比亞是“時代的靈魂”,認為“他寫一句詩就像揮一枝長槍,/朝著‘無知’的眼睛不留情一晃!”僅從它對莎士比亞的評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本·瓊森不僅是一位強調時代精神的詩人,而且他的字里行間充滿了詼諧和智性。
《影子》一詩就是一首超越時代、具有普遍意義的詩篇。該詩的主題是探討男女之關系這一永恒的主題。其中透露的思想彰顯了時代的精神,并帶有明顯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集中體現在該詩所表現的強烈的男權意識。作品中幾乎忽略了女性作為主體的獨立存在,而只是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屬、男性的影子。當然,如果從文藝復興“人的發現”之后尊重現世生活的價值而言,該詩同樣具有時代的精神和進步意義。它強調了現世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追求愛情生活的重要性,也較為生動具體地展現了女性的愛情心理。
就藝術而言,該詩中的影子這一意象的確是一個恰如其分的“客觀對應物”。通過在陽光的作用下,人的本體與影子之間的關系,來隱喻男女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了17世紀英國依然存在的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
當然,如果從“形影相隨”這一哲理的視角來看待這一關系,可以看出,這一影子意象及其隱喻同現代女性主義批評中的“雙性共體”的思想,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合一”、“陰陽互補”的觀念,也是有著相通之處的。只不過,對于兩性之間的形影關系,我們覺得更應追求和諧,當一方需要時,另一方應該充分展現自己;當一方暫時強盛時,另一方似乎可以養精蓄銳,暫時隱藏自己,或者干脆失落自我,與對方合而為一了。《影子》一詩的最后幾行向我們提供的正是這樣的一種追求“和諧”的啟示。
(吳笛)
上一篇:《當玫瑰和百合的色彩……·加爾西拉索》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影子的一課·多恩》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