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坐在這棵重重的松樹下,
西風吹動那密葉會簌簌作響,
就在這潺潺的小溪旁,我的七弦琴
會催你合上眼皮,進入睡鄉。
(水建馥譯)
【賞析】
古希臘雅典時期,基礎教育包括音樂、文法和體操三大科目,而柏拉圖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遠勝于其他藝術形式。他強調,音樂是一種直接訴諸心靈的藝術,在陶冶人的心性和情操方面具有特殊的效用,是人格塑造和道德純化的關鍵所在。這首《鄉間的音樂》,款款小詩,寥寥數語,沒有承載太多嚴肅宏大的政治和教育主張,卻在不經意間用最輕松柔和的方式傳達了音樂那恒久不變的魅力。
既然題為《鄉間的音樂》,“自然”即是這個音樂的特點。全詩中不見“音”和“樂”二字,卻處處可以聽到來自鄉間的動人之聲。“重重的松樹”讓人即刻聯想到那層層密密的松樹針葉,更有“西風”助興,那“簌簌作響”的松海濤聲,會使人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去靜靜聆聽,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擁抱。還有“潺潺的小溪”,歡快靈動的流水聲,比最偉大的鋼琴師所彈奏的樂曲更悅耳動聽,而“你”和“我”就在這里,松樹之下,小溪之邊,享受最自然和諧的音樂。不止這些,還有“我的七弦琴”和著自然之聲,催“你”入睡。
這樣的情景讓人不由自主想起古希臘女詩人薩福,那個在郊區野外,女伴環繞,懷抱七弦琴,吟詩誦唱的“第十位繆斯”的才女,在西方的繪畫與雕刻中幾乎都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現這位“繆斯女神”。而事實上,當時許多類似的抒情詩都具有即興歌賦或吟唱的特點。柏拉圖的這首《鄉間的音樂》,也是在七弦琴的伴奏下彈唱出來的。詩情、畫意和琴聲在靜謐的鄉間美景中完美融合,這恰是“詩歌”的最佳詮釋。
在古希臘文化中,音樂的涵蓋面甚廣。包括了文藝女神繆斯所兼管的諸多藝術門類,如文學、詩歌和舞蹈等,而柏拉圖更進一步歸納,將音樂分為文辭、調式與節奏三大結構,這文辭在當時便是詩人和音樂家們吟唱和譜寫的詩詞歌句,早期的音樂是先做詞再譜曲,因此文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柏拉圖所謂的“詩樂教育”,實際上就是用配有音樂或內含韻律的詩歌來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和審美精神,他認為:“詩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幾千年過去了,調式和節奏早已失傳,唯有文辭流傳了下來,失去了七弦琴的伴奏,它卻依然能夠讓人聽得到昔日那動人的音樂之聲,喚醒人們對大自然最本真的喜愛,這便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柏拉圖所強調的詩樂教育的最終目的。
(江莉莉)
上一篇:《九章(節選)·信摩訶拉達塔拉》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云使(節選)·迦梨陀娑》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