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張炎詞選講
張 炎
【作者簡介】
張炎(1248—約1320),字叔夏,號玉田,晚號樂笑翁,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后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南渡功臣循王張俊的六世孫,生值南宋滅亡之際,國難家禍,使他的生活道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宋亡后他避世隱居,四處漂泊?????????????????????????????????????????????????????????????????????????????????????????。曾北游大都,旋即不仕而歸,后漫游吳越,潦倒終生?????????????????????????????????????????????????????????????????????????????????????????。張炎詞“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九)抒發亡國哀思和身世盛衰之感是其詞的主要內容。其詞風及詞學都承姜夔一派。著有《山中白云詞》《詞源》等。其詞集整理本有今人吳則虞校輯之《山中白云詞》。
甘 州
庚寅歲[1],沈堯道同余北歸[2],各處杭越[3]。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4]。
【題解】
張炎乃三百年宋詞發展的殿軍,大部分詞作風格“清遠蘊藉,凄愴纏綿”(劉熙載《藝概》卷四),但也有蒼涼悲壯之作,如這首《甘州》即是代表。此詞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回憶前一年與沈堯道等人被召往大都繕寫金字藏經,不久南歸,沈住杭州,張炎住越州(今浙江紹興)。題下小序說明了詞的創作背景:沈堯道來越州拜訪老友,談笑數日之后,又將回杭,于是作此詞送別友人。
記玉關[5]、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6]。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7],老淚灑西州[8]。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9]。
載取白云歸去[10],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11]。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12]。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13]。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14]。
(《山中白云詞》)
【注釋】
[1] 庚寅歲:指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
[2] 沈堯道:名欽,字堯道,至元二十七年與張炎同時被召北上繕寫金字藏經。北歸:從北方回到南方。
[3] 各處杭越:沈堯道居杭州,張炎在越州。越:越州,在今浙江紹興市。
[4] 趙學舟:張炎的詞友。《絕妙好詞箋》:“趙與仁字元父,號學舟。《宋史·宗室世系表》:‘燕王德昭十世孫,希挺長子。’”
[5] 玉關:這里泛指北方的關塞。
[6] “寒氣”句:寫北地風寒,貂皮袍子都要凍裂了。
[7] “短夢”句:謂北游匆促,像是一場短短的夢,醒來依然身在江南。江表:江南。
[8] “老淚”句:借羊曇事寄寓家國之愁。《晉書·謝安傳》載:羊曇為謝安所看重,謝安死后,羊曇停樂一年,平時行路時不經西州路。曾經有一次大醉,不知不覺地來到了西州門,痛哭而去。因為謝安扶病還都時曾從西州門而入,羊曇至西門而痛哭是觸景生情,悼念故人。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這里借指杭州。
[9] “一字”二句:謂深秋時樹葉落了,無處題詩以寄相思之情。表示滿懷心事,欲吐不能。此句翻用唐人紅葉題詩的典故。
[10] “載取”句:沈堯道來訪后,將回到他的隱居之地。白云:象征隱居山林。《莊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鄉。”
[11] “問誰”二句:借湘夫人思念湘君的故事,表現家破國亡后的失意、彷徨,以及對友人的留念。楚佩、中洲,出自《楚辭·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12] “零落”句:謂自己的身世,如同零落的秋天?????????????????????????????????????????????????????????????????????????????????????????。
[13] “待招來”二句:謂時過境遷、人在而物流。
[14] “空懷感”三句:“登樓”用王粲事。王粲是漢末建安時期的詩賦家,他避亂荊州時,寫過一篇《登樓賦》,抒發自己對故鄉、故國的愁思。這幾句是說怕上層樓,怕見煙柳斷腸處的斜陽。化用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中“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句。
月 下 笛
孤游萬竹山[1]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2]。時寓甬東[3]積翠山舍。
【題解】
此詞是張炎獨游萬竹山時,落葉紛紛的落寞秋景引起了他的黯然愁思而動黍離之感時所作,表現了他對故國、家園、友人無盡的思念,是他中期或晚期的作品。此詞的風格與《甘州》一詞不同,如果說《甘州》一詞體現了“蒼涼悲壯”的風格,而這首詞則更多地表現為“凄愴纏綿”。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4]。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5]。
張緒[6]。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7]。天涯倦旅[8]。此時心事良苦[9]。只愁重灑西州淚[10],問杜曲[11]、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12]。
(《山中白云詞》)
【注釋】
[1] 萬竹山:《山中白云詞》江昱注引《赤城志》:“萬竹山在(天臺)縣西南四十五里,絕頂曰新羅,九峰回環,道極險隘。嶺上叢薄敷秀,平曠幽窈。自成一村。”天臺縣,今屬浙江省。
[2] 黍離:出自《詩經·黍離》,其小序說:周朝的大夫看到故都鎬京的宗廟宮室長滿了禾黍,不禁悼念故國的傾覆,彷徨不忍去,因作此詩。以第一句“彼黍離離”名篇。后以“黍離之感”專指對故國、故園的哀悼和思念。
[3] 時寓甬東:據宋末戴表元《送張叔夏西游序》說張炎北歸后“東游山陰、四明、天臺間”。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4] “連昌”三句:想到故宮的柳樹大概沒有多少了,朋友遠去,而自己獨聽夜雨,更覺神傷。連昌:唐代的別宮名,在河南宜陽縣,宮中多植柳樹。唐元稹有《連昌宮詞》,寫安史亂后宮殿的荒涼殘破。這里借指南宋故宮。約略:大概。
[5] “謾驚回”三句:說自己夢中驚醒,四周悄然凄寂,獨對搖曳的燭影,擁著被子,沒有人和自己共語。驚回:夢中驚醒。衾:被子。
[6] 張緒:字思曼,南齊時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少有文才,喜談玄理,風姿清雅。官至國子祭酒。《南齊書》有傳。這里作者以張緒自比。
[7] “半零落”二句:斷橋的鷗鷺已零落無多,見人仍是依依不舍的樣子。表現了作者對故國、朋友的思念和對自己零落身世的感慨。斷橋:西湖十景之一,此代指杭州。
[8] 天涯倦旅:四方倦游之客。宋蘇軾《永遇樂》詞:“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9] 此時心事良苦:指作者慨古傷今的家園之恨。
[10] 西州淚:見前張炎《甘州》注[8]。
[11] 杜曲:古地名,在唐代長安城南,杜氏為當時望族,世居于此,故稱?????????????????????????????????????????????????????????????????????????????????????????。此處指高門大戶居住之地,實指自家故宅。
[12] “恐翠袖”三句:化用唐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描寫一個孤高志潔而被棄置的美人,這里借指隱居的南宋遺民的志向高潔,同時也表示自己矢志不移。此處以梅花代修竹。
【其他作品】
高 陽 臺
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解 連 環
孤 雁
楚江空晚,恨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漫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學生佳作賞析】
意悠悠,霜冷長河
——張炎《甘州》(記玉關)賞析
公元1290年,張炎和好友沈堯道應召為元政府寫金字《藏經》。翌年,回歸南方。之后詞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堯道及趙學舟都有詞往來,這首詞即作于此時。
張炎出身世家,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國破家亡。從此落魄縱歡,千里漂泊。他懷抱空狂,恃才傲物,號呼揮寫詞篇,以至于后人評價他:“鼓吹春聲于繁華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錦秀山水,猶生清響。” 他是宋代最后一位重要詞人,由于他的詞寄托了鄉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所以可以說,他的詞,是宋的時代絕響。
這首《甘州》,有著雄渾壯闊的北國風光,難得的北上經歷,讓自小生長在有著“水秀山明”“吳儂軟語”的江南的王孫公子張炎,記憶深刻。當現實觸動了他的回憶時,北方曾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跡與身世飄萍、黍離之悲的人生感慨相融合,促使張炎揮就了此篇佳作。
這是一首贈友詞,上闋前半追憶與友人北國之游,后半又寫回江南,思及淪陷的都城杭州,不由得悲淚如雨。全詞情調低沉,但詞意疏闊,境界雄渾,一氣旋折,哀緒紛來,堪稱佳作。
倒可以用“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形容此詞風格的融合。就像即使讀到柳永詞中的山高路遠,依然能呼吸到的是淋漓水汽。而張炎這首《甘州》,在濃烈颯爽的北國中,仍舊能嗅得江南才子細膩多情的心思。“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那入骨的寒氣,不但沒有令人心生畏懼,反而激發起他的豪邁之氣、清朗情懷。仿佛如那冬天盛開的梅花,愈寒冷,愈而襯出其美好品質。接下來的“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是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將北方的疏闊寫得蒼涼雄渾,而詩人內心的深沉感喟,溢于言表。如此,方能將“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句銜接得如此自然有力,同時借助江左諸人的故事,抒發家國之慨。詞的感情一句比一句更深厚,詞人自然而然地把“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的感情推向高潮:無字可寫,無處抒懷,觸目所見,皆為愁緒。“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則從眼前的離別寫起,詞人在難舍中道出與摯友兩情依依之感。“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折芳贈遠,本是為傳達美好的心意,可是,那心意在友人離別時卻如那蘆花一樣,片片凋零。“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江山依舊,人事已非,登高所見,滄海桑田,皆是他鄉,所以縱然滿腹心事,卻應以何心態登樓遠眺?何況,斜陽正濃?
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蘊藏于字里行間的,即其詞中所謂“一字無題處”者。欲語還休,抑郁落拓,令人難以忘懷,如聞斷雁驚風,哀猿啼月。意于言外,也不過如此而已。
(白璐 20132872 2013級物流管理1班)
【簡評】
用“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形容此詞風格的融合,視角準確,語言也頗具文采。
上一篇:張先詞選講《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鑒賞
下一篇:晏幾道詞選講《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