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亞里士多德〈詩學〉的詮釋》
意大利文藝批評家卡斯特爾維屈羅著。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歐洲美學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獻。但是《詩學》在古代曾一度失傳,因此《詩學》對希臘后期以及中世紀的文藝沒有發生影響。 《詩學》對歐洲文藝的影響約開始于十五世紀末葉,當時意大利的學者對《詩學》極感興趣;到十六世紀, 對《詩學》的翻譯和研究達到了高潮,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當時意大利學者對古典文獻的態度分新舊兩派,早期保守派較多。保守派對亞里士多德的《詩學》逐字逐句地不厭其煩地進行了注釋和討論,而且他們自己的著作也很少越出《詩學》一步。新派則不同,新派雖然也尊重亞里士多德,但是卻不把他的言論當作圣旨,在討論《詩學》時往往獨抒己見,表示異議,甚至改變《詩學》的原意,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卡斯特爾維屈羅的《亞里士多德〈詩學〉的詮釋》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卡斯特爾維屈羅在《亞里士多德〈詩學〉的詮釋》中主張詩只有一個功用,就是娛樂。在娛樂和教益之間,他寧取“娛樂”而舍“教益”。他說: “詩的發明原是專為娛樂和消遺的,而這種娛樂和消遺的對象我說是一般沒有文化教養的人民大眾,他們并不懂得哲學家們在研究事物真相時或職業專家們在工作時所用的那種脫離平常人實際經驗很遠的微妙的推理、分析和論證。”
從這個觀點出發,他主張詩的題材也首先限于“一般人民群眾能懂的,而且懂了就感到快樂的那種事物”。同時強調詩人應該憑才能和想象、虛構去尋找詩的題材,也憑才能去創造詩的語言。他從舞臺和觀眾出發,主張悲劇中的情節(行動)、地點、時間必須保持各自的整一、一致,即情節應為有機整體,行動應發生在同一地點,時間應限于一晝夜,甚至十二小時。此外,這部著作還認為美感的來源不外兩種,一種是題材的新奇,另一種就是難能可貴的技巧。
所有這些觀點都是與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觀點不盡相同的,有的觀點甚至是《詩學》中所沒有的。這些觀點反映了當時新興的市民階級的創新精神和民主傾向。其中的娛樂說和悲劇的三整一律觀點為后來的為文藝而文藝的唯美主義傾向和十七世紀古典主義的三一律觀點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礎。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一瓢詩話》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六一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