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視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卷一《春曉》已介紹。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三說:“明皇以張說之薦召浩然,令誦所作。乃誦‘北闕休上書,南山歸弊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帝曰:‘卿不求朕,豈朕棄卿?何不云“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哉?’”張說開元三年(715)四月除岳州刺史,五年(717)二月,遷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而開元二年(714)春,孟浩然游越中,開元三年,溯江而上,歲暮返襄陽。則孟浩然寫此時的時間當在開元三年八月,“張丞相”即張說,他于開元元年(713)七月任中書令,八月封燕國公。十二月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他也擔任過紫微令。開元十七年(729),三月為右丞相,八月遷左丞相。詩題宋蜀刻本作《岳陽樓》,唐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洞庭湖作》,明活字本、明凌濛初本、明毛晉本、《四部叢刊》本均作《臨洞庭》,則“上張丞相”當為后人所加。
前四句寫所見。首聯泛寫洞庭湖秋高水滿。起句寫八月湖水暴漲,幾乎與堤岸在一個平面上,次句寫水天相接,渾然一體。“涵”即“含”。“虛”即天空。“涵虛”即包含著天空,可見洞庭湖水面廣闊無邊。“太清”也即天空。“混太清”,就是說水天相連,難以分別。
頷聯寫洞庭湖的水勢。三句寫湖面上水氣蒸騰。“云夢澤”,古代湖泊名,非常巨大,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說:“云夢者,方九百里。”這里代指洞庭湖。四句寫巨浪不停地撼動著岳陽城。“蒸”、“撼”兩字寫出了洞庭湖雄壯而偉大的氣勢,正如清王士禎《然燈記聞》所說:“‘蒸’字、‘撼’字,何等響、何等確、何等警拔也!”
后四句寫所感。頸聯自況。五句寫想渡過遼闊的湖面,可惜沒有船與槳。這句詩顯然是在暗示自己想尋找出路,卻無人引薦。好在他就眼前景物加以發揮,說得比較含蓄。“楫”指船槳。六句說自己無事閑居頗有愧于這太平盛世,也就是說自己想有所作為,這就將想請人引薦的話說得相當明白了。“端居”,安居,閑居。“恥”,感到羞恥。“圣明”,皇帝英明,這里指盛世。
尾聯寓意。七句表達了對垂釣者的羨慕,“垂釣者”比喻那些已經當官的人。八句感嘆自己想釣魚卻沒有辦法。“徒有”,空有。“羨魚情”比喻自己想當官的心情。《淮南子·說林訓》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而織網。”此詩創造性地運用這一典故,表達了自己想要說的話。這兩句詩還好在洞庭湖邊多垂釣者這一具體情況,將干謁的意思表達得比較自然。
干謁也是古代詩歌中經常出現的內容,此詩可謂中國古代干謁詩的代表作之一。干謁詩要盡可能自然一點,含蓄一點。此詩結合洞庭湖的具體情況,就地取材,通過“欲濟”、“羨魚”來表達自己的想獲得引薦的愿望還是比較自然的。但是還不夠含蓄,清毛先舒《詩辯坻》卷三批評道:“‘欲濟無舟楫’二語感懷已盡,更增結語,居然蛇足,無復深味。”此詩成就不在干謁,而在于三四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氣勢。孟浩然沒當上官可能與他寫給唐玄宗的那首“干謁”詩的質量太差有關,一是缺乏藝術性,二是將沒當上官的責任推給了唐玄宗,所以觸了霉頭。
上一篇:李 樸《中秋》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 甫《九日藍田崔氏莊》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