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七律·時世行》千家詩賞析
杜荀鶴〔一〕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二〕。
桑柘廢來猶納稅〔三〕,田園荒盡尚征苗〔四〕。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一〕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傳說為杜牧之子。因上頌德詩三十章取悅朱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第八名進士。次年,復還舊山,后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一生以詩為業,愛苦吟,自說“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秋日閑居寄先達》)。有《唐風集》三卷,今存詩三百多首?!短骑L集》卷首《春宮怨》,被推為“宮詞為唐第一”。
〔二〕麻苧:粗麻布。焦:焦黃。
〔三〕柘:一種樹,葉子可喂蠶。
〔四〕征苗:征青苗稅,唐中葉以后田賦的一種附加稅,在糧食成熟前征收。
【點評】詩題又作《山中寡婦》、《時世行贈田婦》。詩通過描寫一位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寡婦飽受戰亂賦役之苦,反映了唐末戰亂頻仍、賦稅沉重、民生凋敝的社會現實,表現了詩人對民瘼的關心。
上一篇:陳摶《七律·歸隱》千家詩賞析
下一篇:朱權《七律·送天師》千家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