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定律:父母的教育要站在統一戰線上
擁有兩塊及以上的手表并不能使人更準確地判斷時間,反而會制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這個心理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是:每個人都無法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那個人的行為將十分混亂。在教育過程中尤其是這樣,父母意見要統一,如果無法做到統一,就如同兩塊手表一樣,讓孩子感到很混亂。
媽媽在行為準則上應注意引導孩子,從小就教導孩子要知禮儀。在老師的建議下,孩子很小就學了《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文化,是個出了名的乖孩子。無論做事還是說話,都透露著大人的影子,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他也絕對算是一個既聰明懂事又會學習的好孩子。
可是,爸爸卻不同意媽媽的這一教育方式,他據理力爭:“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應該培養孩子創新的能力。”于是,爸爸鼓勵孩子要多堅持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要有創新精神,即使被老師批評了也沒有關系。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教育思想產生了沖突,兩個人經常爭論,有時候還會發生爭吵。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思想不統一,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當父母雙方難以達成統一的教育思想,就會使兩人的教育效果同時被弱化,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也會混亂了孩子的是非判斷標準。孩子小時候不知道該聽誰的,長大后卻可能誰的都不聽了,他已經厭倦了那種不同教育思想的爭執,這樣的孩子在做事時就會患得患失猶豫不決。
另外,這樣還極有可能讓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為父母二人的教育方式可能都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溺愛與棍棒教育,孩子面對這樣不同的教育,就會沾上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繼而影響他的一生。要想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父母要建立“統一戰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會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意見分歧,這時候,雙方都認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對的,而對方那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雙方都從這種“自以為是”的心理出發,每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看不慣對方的做法而產生爭執。這樣,就會讓孩子在觀念上產生混亂,是非價值判斷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做。而且,父母的教育思想若長期不一致,就會互相指責,繼而發生爭吵,這樣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也給孩子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所以,父母要統一教育思想,兩人通過商量的方式來溝通,盡量使彼此的意見達成一致。
2.多涉獵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對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責任。而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需要和諧的家庭教育,不能只靠父親或母親一方的教育,而是需要父母二人的共同教育。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要統一,口徑要一致,互相商量,對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向有關教育專家請教,或者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和生理學方面的知識。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之所以會出現那么多的困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科學的認識。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學一些科學的知識,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
3.切忌當著孩子的面因教育分歧而爭吵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另一方,這樣會讓對方感覺丟面子,容易發生爭吵,而且被批評的那一方也會因為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受影響而消減了其教育力度。這時候,父母雙方都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先避開孩子,兩人共同協商出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而傷害了孩子,這需要父母向孩子真誠地道歉。
4.讓孩子自己選擇
當父母的教育思想不一致的時候,還可以聽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作出選擇。當然,讓孩子自己選擇,并不是把矛盾推給孩子,而是通過孩子的選擇,避免分歧的教育。另外,讓孩子選擇,主要是為了能夠成功地在孩子身上實施。
有些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是沒有效果的,而且孩子個性特點不相同,他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有所差別。并不是說孩子的選擇就是正確的,而是要父母盡可能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協商出適合孩子性格特點、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方式。
心理啟示
心理學家認為,在家庭里,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母都存在著分歧,經常會產生種種矛盾,這時候還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母之間如果存在著教育分歧,并常常把這樣的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就很容易降低父母的權威性,繼而影響父母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成功沒有捷徑,但懂得借力的人就有
下一篇:投射效應:別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