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心
劉嘉大學畢業后憑著良好的綜合素質在一家外企謀得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留在了大連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經過6年的打拼,手頭不僅有了一定的積蓄,還與一位漂亮的女孩建立了戀愛關系,準備年底結婚。
上周三,劉嘉通過按揭購買的新房發了鑰匙,他特別興奮。熬了兩個通宵設計出了一套房子的裝修方案,一下班就拿著方案和效果圖匆匆趕往女友家,想和女友商量后盡快施工。
“劉嘉!”快到女友家住的公寓樓時,劉嘉突然聽到有人呼喊自己的名字,循聲回頭一看,是自己公司的同事許路,于是趕忙迎過去。“你這是去哪兒?”許路問。劉嘉興高采烈地說明了原由。“走,我幫你參謀參謀去!”劉嘉話音剛落,許路就不置可否地表明了態度。看著許路一片好意的熱情,劉嘉不好推脫,于是兩人一起走進了女友家。
一進門劉嘉先把女友介紹給許路,大家寒暄了幾句,劉嘉就拿出設計方案和效果圖,認真地跟女友講解起來。講解完后問女友:“怎么樣?是否體現了你的設想?滿不滿意?”劉嘉的女友看著設計效果圖沉思著,許路卻立馬指著圖開了腔:
“劉嘉,一進門玄關的墻上不應該掛油畫,應該放一面鏡子,放鏡子的好處是……”
“客廳的吊頂……”
“還有臥室……”
許路說得很細心,幾乎面面俱到,不時還要強調一遍。但他沒有發現,劉嘉臉上已不像剛才那么自然,時不時還會撇一下嘴。等到他說得有些口干舌燥時,才發覺一直只有自己在說話,氣氛怪怪的。
其實,劉嘉心里早就對許路有看法,只是因為年長幾歲的許路,在自己進公司的時候對自己幫助不少,所以才一直沒表露出來。
劉嘉剛進公司時,由于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工作和比學校復雜得多的人際關系,經常不知如何處理是好。當時,早進公司幾年的許路十分熱情地給了他很多幫助,比如工作計劃如何制定、向領導匯報工作應該注意什么等等,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幫劉嘉出主意、作決定。
很長一段時間里,劉嘉對許路一直心存感激,認定了他就是自己在公司里最好的朋友。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當劉嘉逐漸成熟起來。逐步適應了辦公室的精彩生活,而許路還把他當成初出茅廬的“生瓜蛋子”時,他對許路的感覺也漸漸發生了一些改變。由于許路將“幫助”劉嘉當成了一種習慣,不論什么事情,只要碰到,總要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知識或意見直接講出來,口氣也常常“確定”得有點兒過火,這讓劉嘉覺得很不舒服。特別是領導和同事在場的時候,劉嘉對許路的這種“指導”更是十分反感。
就像今天這件事,劉嘉真的感到很窩火:難道我自己房子的裝修也要你告訴我該怎么辦?看著許路一張一合的嘴巴,劉嘉一個字都聽不進耳朵里,只是強忍著,沒讓喉嚨里打滾兒的那句話沖出口——“你是不是覺得我什么都不懂?”
劉嘉一直努力避免和他產生正面沖突,他知道,今天這樣的事情以后還會發生,他也知道許路并無惡意,但自己到底還能忍受多久,劉嘉也說不清楚。
【畫龍點睛】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時常發生。我們播種善意的種子,未必每一次都能收獲美好的果實,對朋友過度的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傷害,這種因善意產生的傷害,雖不尖銳,但卻使人心里很不舒服,如不注意,久而久之必將影響朋友間的友誼。
上一篇:《過分的提醒》青少年如何學會溝通
下一篇:《過橋》青少年如何學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