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對父母而言,孩子一天天長大,生理一天天成熟,不過心理年齡卻極不穩定。讓父母非常擔憂的是,孩子自以為已經是成年人,渴望人格獨立,經常對父母的詢問三緘其口,日記上鎖,和同學打電話也避開父母,很少與父母談心里話。父母總想知道孩子為什么跟過去不一樣了,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缺乏辨別力誤入歧途。當孩子不愿意開口的時候,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狀態及交友情況的最佳辦法就是看日記。
對孩子而言,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主見了,因此渴望獨立自主,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他們喜歡獨自思考問題,喜歡將秘密寫入日記里。而且,孩子在這一時期已經明白未成年人不愿意公開的日記應屬于個人隱私的范圍。當孩子知道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便會認為父母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最終的結果是造成雙方關系緊張。
女兒月月這學期上初一,從小學到初一,女兒在學校是同學、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在家里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學習、操行都沒讓爸爸媽媽操心。但是,這學期開學不久,媽媽發現月月好像變了。每天回家,月月不再像以前稍微休息就開始寫作業,而是喜歡照鏡子,學習上也變得懶散了。不僅如此,女兒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女兒到底是哪里不對勁了?媽媽內心很是苦惱。
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盡管媽媽旁敲側擊,選擇比較恰當的時機,想辦法與月月溝通,但月月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而且還對媽媽說:“媽媽,我平時不就一直是這個樣子嗎?”媽媽一直愁眉苦臉,直到有一天,為女兒月月整理房間時,她看到女兒的日記本放在床頭柜上,媽媽不由心頭一動,忍不住翻看了女兒的日記,不看則已,一看心驚:女兒喜歡上了班里的一個男同學了……就在媽媽合上女兒日記本的時候,女兒走進了房間……
月月責怪媽媽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是“違法行為”,而媽媽則氣不打一處來,本來想對此事先冷靜再說的媽媽忍不住罵了月月一通。最后,月月不但不認錯,而且開始與媽媽較勁,一個月過去了,月月也沒和媽媽說過一句話。媽媽又急又氣,父母關心孩子,難道有錯嗎?
在案例中,月月媽媽不應該“見風就是雨”,青春期的女孩喜歡上某個異性同學并在日記里表達出來是很正常的,父母不應該與女兒正面沖突,而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因勢利導。現在許多孩子有記日記的習慣,且把它們珍藏在抽屜里,有些甚至上了密碼鎖。這就會讓父母與孩子產生隔閡,認為孩子有意回避什么。有的父母由于翻看孩子的日記,讓孩子的自尊心備受損傷,產生這種家庭矛盾的原因是雙方的。
日記是孩子的隱私,父母確實不應該未經允許翻看孩子的日記。不過,當孩子不愿意開口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有時會在日記中有所表達。假如這時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然后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孩子來說是很有益處的。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行為,父母在實施之前必須慎重思考,否則,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
小貼士
1.給孩子獨立的精神空間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改變用強迫、指責等消極方式對待孩子,給他一個獨立的精神空間。父母需要花時間、有耐性,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并進行發自內心的贊揚。假如確實需要對孩子進行批評,也要私下進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孩子進行思想、感情、生活體驗等各方面的溝通,孩子心里有事肯定愿意告訴父母。
2.有效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有較強的獨立意識,父母可以利用吃飯等一家人圍坐一起的機會,一起回憶孩子小時候的趣事,建立孩子對父母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周末與孩子一起逛街,在這個過程中淡化自己長輩的身份,盡可能讓孩子帶著自己玩,讓孩子感到自己也可以對父母產生影響,從而縮短彼此之間的代溝,這樣孩子才愿意對父母說出心里話。
3.與孩子老師建立積極聯系
父母需要加強與孩子學校聯系,當發現孩子有什么異常行為時,可通過班主任、老師了解情況,并請他們幫忙做孩子的心理工作。孩子遇到困難,心理肯定會產生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很容易就會表現在孩子的神情舉止上。父母關心孩子,很容易就會察覺到他心情上的變化,從而與他進行溝通解決問題,這時無須通過翻看孩子日記來了解他了。
4.避免翻看孩子的日記
假如孩子發現父母在偷看自己的日記,會降低甚至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長。如果父母實在不小心看了孩子的日記,他問起來也要說實話,并誠懇道歉。假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一定的透明度,孩子有機會向父母展示自己,有機會請父母幫助自己,那才是教育的上策。
5.尊重孩子隱私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不要野蠻地控制他。侵犯孩子的隱私,只會造成他對人性的敏感,排擠周圍人,情緒上容易波動。孩子不愿意被控制的心理會讓他不停地反抗,回避問題,從而與外界隔離,這樣下去父母就沒辦法與孩子交流,甚至失去孩子的信任。
6.理解和支持孩子
父母要從心理上理解和支持孩子,心理上的關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適當地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能自己解決問題,這也是鍛煉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的一種方式。
上一篇:糖果效應:自制力是孩子成才成功的前提
下一篇:羅森塔爾效應: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