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一定要長遠
原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為中東和平奔走來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時,想造訪知名度很大的西餐酒吧“芬克斯”。為此,他親自給“芬克斯”的老板打電話。
基辛格在進行自我介紹以后說:“我有幾個隨從人員,他們也將隨我一同前往貴店就餐,到時希望謝絕其他客人。”
作為當時大名鼎鼎的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滿以為這個要求會被對方絕對接受,可不料的是,老板非常客氣地對他說:“您能光顧本店,我感到莫大的榮幸。但是,因此而謝絕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因為他們都是我的老主顧。”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電話給“芬克斯”的老板,說只有三個隨從陪我去,也只訂一桌,且不必謝絕其他客人。不料,讓基辛格沒有想到的還是碰了壁。
基辛格被告知:“因為明天是星期六,是本店的例休日。”意思是員工休息日,不能侵占。
這則“名人軼事”,后來被美國記者寫成《基辛格和芬克斯》的新聞,刊登在當時美國很多新聞媒體上,無意中使“芬克斯”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使這個在世界上極為普通的而且不足30平方米、僅有一個柜臺和五張桌子的一個小酒吧連續三年被美國《每周新聞》雜志選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列。
“以人為本”,首先是應該以“顧客為本”。這個為本的標準,不是顧客“誰官職越大越為本”,而應該是對顧客“一視同仁”;其次,是以員工為本。
“芬克斯”酒吧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如此徹底令人起敬。這種“寧可得罪基辛格,也不得罪顧客和本店員工”的精神,很讓人肅然起敬。這不一定是“芬克斯”酒吧老板的“精神境界”有多高,而是“芬克斯”酒吧老板的眼光所致。
因為老顧客和員工帶來的利益是長久的,而基辛格“官”再大帶來的利益也是臨時的、一次性的。這件事情要是發生在我國就另當別論了。要是在我國,企業為了出名,什么員工的休息日、老顧客,都不會考慮了。
可事情就是這樣,不想揚名的卻出了名,想出名的不一定出得了名。所以,企業經營的實質是戰略經營,是文化經營。這是基辛格對“芬克斯”酒吧要求遭拒的故事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啟示。
上一篇:溝通才能發現問題
下一篇:目標是一種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