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矯治
案例
楊陽自小就是父母的驕傲。從小學起,她學習就非常刻苦,各門功課也很優秀,常常是班里的“小狀元”。楊陽的父母對她管教也非常嚴厲,在各方面對她都嚴格要求,尤其在學習方面,不準她的考試成績落到五名以后。楊陽也很爭氣,從小學到初中,學習也從未讓父母操過心,每次考試前,她都會把書看了又看,即使已經很熟練了,她也會加緊練習,一直到考試的前一天。每次考試前,如果有哪一科感覺復習得還有些不理想,她肯定會著急上火,嘴上也起了大泡。就這樣,楊陽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市重點高中,還被老師委任為班級的生活委員。這項工作,她更是盡心盡力,從未出現一點差錯。可是,上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楊陽的考試成績就讓父母和她自己失望了。這次她考了第六名,這可是在她學習過程中所沒有的啊。一定要在期末考試時進入前五名,楊陽暗下決心,也開始了自己的加倍努力。可是,她漸漸地發現自己越來越緊張,學習效率越來越低,而精神負擔卻越來越重,“期末考試,我能不能重新回到前五名呢?”楊陽煩惱著,也痛苦著。
分析
和楊陽一樣,有許多自小就是“好孩子”或“小干部”的人到了楊陽這個年紀,就產生了和她一樣或相似的苦惱,而這種苦惱呢,往往又是由總是用十全十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過分克制自己,而又達不到自己的高標準造成的。其實,在這種苦惱后面,往往隱藏著一種人格上的缺陷。換句話說,是由于強迫型的人格障礙造成了這種苦惱。
強迫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嚴格和完美,容易把沖突理想化,具有強烈的自控心理和自律行為。這種人格往往體現在一些凡事追求恰當,務必要求自己完美的人身上。和楊陽相似,這類人平時有不安全感,而責任感又十分強,過分拘謹且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錯了什么事;過分注意工作,怕犯錯誤,遇事優柔寡斷,難以作出決定。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心里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于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楊陽總是想上次考試的失敗以及對期末考試總是擔心。二是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三是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對突然而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像楊陽的考試成績突然降到了第六名,她便難以接受了。
那么,這種強迫型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說來,這與幼年時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分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范,決不準自行其是,這往往造成了許多個追求完善、生怕做錯事、過分拘謹的“楊陽”。另外,這種強迫型人格也可能與幼年時期的較強挫折和刺激或者遺傳因素有關。
雖然一種人格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千萬個苦惱中的“楊陽”也不是不能改變的。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方法。
1.聽其自然法。由于強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沖突理智化,過分壓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強迫型人格的糾正主要是減輕和放松精神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聽其自然,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對做過的事進行評價。有一首歌叫“何不瀟灑走一回”,強迫型人格的人也需有意地放縱自己一下,甚至強迫自己“瀟灑走一回”。比如總是擔心門沒關好,就讓它沒關好;今天的某項工作完不成了,由它去好了;什么人都可能犯錯誤的,我為什么不可以呢?開始時可能會由此帶來了焦慮的情緒反應,但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癥狀是會消除的。
2.理性觀念療法。這種方法的關鍵是找出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即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而這些非理性觀念往往來自早期的不良教育、父母的嚴格管教等。受這些教育的影響,你也可能形成了許多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如:
——我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愛與贊許。
——我必須表現得比誰都好,成績要門門一百分。
——我不允許有任何問題得不到圓滿的解決。
如果你懷有以上類似的信念,那么實際上你已成了這些非理性觀念的奴隸,所以必須對它們加以修正。如:
——我應爭取得到重要人物的賞識,但不必讓所有的這些人都喜愛和贊許我。
——表現得好一點是應該的,但門門成績都得一百分則顯得太過分了。
——失敗是難免的,任何問題都圓滿解決是不可能的。
改變這些觀念可以用強制式的方法硬性執行,也可以就這些非理性觀念與他人爭辯、討論來加以破除。
除了這兩種辦法外,你還可以通過擴充自己的知識范圍,以不同的角度體驗生活、看待事物,加強自己的靈活性。另外還可多參加一些冒險、富有刺激性的活動,減少對自己行動的過多限制。這樣,你就會減少自己的拘謹與不安,增加自己的靈活性。錦繡人生路,瀟灑走一回!
上一篇:幻想型人格障礙的矯治
下一篇:強迫癥的診斷與治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