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出自己的難處,讓拒絕更加真切
當別人有事請求我們幫忙時,往往會選擇大肆訴苦,說自己的處境如何艱難,以便博得同情和感動,讓我們生出不好意思拒絕的心理。事實上,如果你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自己的難處也講出來,讓對方知道,你的處境不比他容易。
為什么許多人會成為他人依賴的對象?遇到什么問題都找他想辦法,碰到什么麻煩都讓他幫忙解決?就是因為他自恃勇力,從不肯訴苦。承然,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手,能夠突顯一個人的價值,可時間久了,也容易變成請求者們的頭等求助對象,讓自己陷入源源不斷的麻煩中。
總是顯示出自己的強,會降低你的拒絕力。適當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示弱一下,說出自己的苦處。況且,生活本就如此,誰都沒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即便你有強大的內心和體力,也架不住長期的消耗。一味地逞強,所有的困難都自己扛,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X所在的辦公室,有一位同事突然離職,公司暫時又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原本需要三個人完成的工作,就落到了她和另外一位同事身上。那位同事先休完產假回來,狀態也不算太好,還需要照顧孩子,X為此不得不多承擔一些。
為了按時完成工作,X經常加班,這樣的狀態差不多持續了三四個月。X實在扛不住了,不想再沒日沒夜地工作,就找老板傾訴自己的壓力,并拿出醫院的體檢報告,要求加派人手。老板見此情景,很驚訝地說:“我一直以為你們能應付得來呢,你怎么不早說?”
很快,老板就外聘了兩個新員工。新人到位后,雖然對工作流程還不太熟悉,但X的工作量明顯減小了,她總算長舒了一口氣。
事實上,積極、有目的的訴苦,是很有效的溝通方式。在拒絕這件事上,也能發揮奇效。訴苦是一種能力,也要講究分寸,不能太過夸張,也不能矯揉造作,要通過真實具體的傾訴,達到讓對方動情的目的。訴苦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懷著抵觸情緒,煩躁地拒絕他人。那樣的話,就算你的理由是真實可信的,也會讓人不舒服。
Mark是單位里的中堅干將,最近領導安排他負責一項權責以外的事,弄得他頭暈腦脹。他是第一次接觸這類工作,許多地方都不太清楚,導致工作進度異常緩慢,且焦慮的情緒也不斷蔓延。就在這時,領導又派他到外地參加一個業務研討會。
原本工作的事情就已經讓Mark心煩意亂了,一聽到出差的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和抵觸,不自覺地用強烈的口吻拒絕了領導的安排,說:“不行,我去不了,手里這么多事情,讓我焦頭爛額的,根本沒心思參加研討會。”
聽到Mark這樣回應,領導也很生氣,說:“行,那以后就不麻煩你了。”
顯然,Mark的情緒不是針對領導,而是被太多雜亂的事情干擾所致,讓他失去了對自我的把控,在不經意間駁了領導的面子。其實,他不是不可以拒絕,如果在表達的時候多一點耐心,說明自己的難處,如:“我也很想去參加那個研討會,但您看,我現在手里的工作實在太多了,不能再拖延進度了,從精力上來說,也的確有點顧不過來……”,這樣入情入理的解釋,領導也未必不理解。
該承擔的義不容辭,扛不住了不要勉強。我們都不必成為故作堅強、死撐到底的人,壓力太大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松。訴苦不等于承認自己是弱者,它是一種拒絕額外壓力的方式,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理性選擇。
上一篇:給自己鼓勁,激發潛能創造奇跡
下一篇:趕超成功者,實現更高層次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