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與他人比較,做自己就好
呂坤說:“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嫉妒是一條毒蛇,它專門啃噬人的心,我們常常會說“羨慕”,卻很少提及嫉妒,似乎總想掩藏內心的秘密。其實,嫉妒和羨慕本是同根生,在某方面別人有你所沒有,別人能你所不能,羨慕和嫉妒就產生了。有人說,羨慕是嫉妒的華麗轉身,羨慕中多了一絲向往,嫉妒中多了一絲怨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嫉妒的心聲:“你看,隔壁的王先生多瀟灑,樓下的阿松自己買了小車,對面的小張剛剛炫耀說又定了一套別墅,看看我們自己,還住在筒子樓,錢沒錢,車沒車,工作也不好……”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雖然,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活動,但是,如果我們時刻用消極的心態去攀比,貪戀虛榮,不僅會在比較中迷失自己,心中也燃起了嫉妒的熊熊大火,早晚有一天,會因嫉妒之氣而把自己氣死。
在東南亞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遇到了上帝,上帝對他說:“從現在起,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個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同時得到雙份的回報。”那人高興不已,但是,他仔細一想:如果我要得到一份田產,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如果我要得到一箱金子,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如果我得到一個絕色美女,那個看來一輩子打光棍的家伙就會同時得到兩個絕色美女了。他想來想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占了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
泰戈爾說:“孤獨的花兒,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兒。”這個故事所反映的是東方式的嫉妒,如果人們在嫉妒的心理中循環,那么,生活中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將變成嫉妒的陪葬品。由于狹隘、自私而產生的嫉妒是消極的,在比較心理下,嫉妒心會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無法自拔。其實,人生就是一道加減法,有得必有失,幸福和快樂是不可比較的,因為它沒有止境,也沒有具體的標準。如果你總是糾結于比較,那么,你永遠都是吃虧的那一個,因為他們在比較時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我們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早上,王雯穿著新買的裙子去上班,心里別提多美了,心想:這身打扮應該會把辦公室那群人給比下去,不知道多少人會稱贊自己有品位呢。她一邊想著,一邊樂,忍不住對著公司大門的鏡子整理頭發。來到辦公室,王雯還沒來得及炫耀自己的新裙子,就看到一大群人圍著李倩,嘴里發出陣陣贊嘆聲。王雯心中頓感不快,擠過去一看,原來,李倩今天也穿了新裙子,而且無論是款式還是質量,都在自己所穿的裙子之上。王雯看了一眼,滿臉不屑,氣沖沖地走了,身后傳來同事們的議論:“她總是這副樣子,愛比較,比了又生氣,真是搞不懂這個人……”“可不是嘛,要我說啊,就是嫉妒心在作怪,每次都這樣子,都已經習慣了”。
聽了同事們的議論聲,王雯的火騰地躥起來了,她回過頭,大聲責問道:“你們說誰呢?”同事們紛紛走開了,只留下臉紅脖子粗的王雯。生氣的王雯進了衛生間,對著鏡子重新審視自己的裙子,越看越生氣,一氣之下,王雯拉著裙子的下擺猛地一扯,本來只是發泄心中的怨恨,沒想到,新買的裙子居然被扯出了一條長長的口子。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王雯氣得哭了起來。
對于一些私心較重、心理欲望較高的人來說,他們時常會因為攀比把自己氣得夠嗆,到最后,他們也不知道事情到底錯在哪里。心胸狹窄的人,總喜歡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喜歡計較個人名利得失,越比較越是痛苦,感覺自己真的“吃了虧”或“運氣不好”,甚至開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時”。看到自己的朋友當了官、發了財,自己的心理就很不平衡,總想著之前他還不如自己呢,但是,他們卻不去思考對方取得成功的原因。
對此,有人一語道破玄機:“人活著就不能把金錢、榮譽、地位看得太重,其實,擁有10萬元和擁有100萬元的人沒什么兩樣,都是一日三餐,無非他們是吃海鮮,我們吃蝦皮;他們開奧迪,我們開奧拓。前面有坐轎、騎馬的,后面有推車的,我們就是那中間騎驢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知足常樂吧,哪來這么多嫉妒。”
1.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強者的出路是競爭
智者說:“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強者的出路是競爭。”當自己在與別人作比較的時候,為什么不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呢?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化嫉妒為動力,鼓勵自己不斷前進,這樣,我們才會越來越接近對方,嫉妒之心也會消失不見。而那些熱衷于比較貪戀虛榮的人,早晚會把自己氣死。在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優秀的人,在我們身上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生出諸多嫉妒之氣,在這時候,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任意妄為,越想越生氣,心情就會自然郁結起來。
2.不比較,自然沒有嫉妒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為錢而奔波,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賺的錢多,他們那種攀比心理、虛榮心理,逐漸將自己逼進一個無底的深淵。許多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拿著固定收入,但卻與那些做生意發財的人相比,這樣一比較,除了一絲羨慕全是嫉妒,心想:憑什么他們能賺那么多錢?!他們因此而常常抱怨生活,總是看這里不順眼,看那里不順眼,甚至將這樣一種嫉妒、怨恨的心態推己及人,給身邊的人帶來極大的危害性。
上一篇:優秀的人,往往多做分外事
下一篇:你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