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在萬千寵愛中長大的,在他們身上顯現出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等特點。是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了,但是,他們在享受優越條件的同時,卻像極了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外界的風吹雨打。
在這時候,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他們的性格就會越來越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這一問題值得引起每一位父母重視,因為今天的孩子需要受挫折,在不斷的鍛煉之下他們才能夠迎接未來的挑戰。
前兩天的一個晚上,女兒幼兒園的小姐妹,同時也是我朋友的女兒,到我家里玩。女兒和她的小姐妹一起畫畫,我看到那小朋友的畫不錯,就表揚了一句:“小姑娘畫的房子真漂亮。”女兒聽到后,不高興地走到另外一個房間,我沒理她。這時那個小朋友說要玩具,我就把女兒平時玩的積木給他,女兒過來看到了更加不高興了,又走了,直到客人走了,女兒也沒從房間里出來。
后來,女兒莫名其妙就哭了,哭得很傷心,我問她為什么,她說:“你說她畫得好,我也畫得很好啊,但你為什么不表揚我呢?我要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我愣了,女兒又很委屈地說:“你拿玩具給她玩,又不給我拿。”我解釋說:“因為她是客人,所以媽媽要拿好吃的給她吃,拿玩具給她玩。”女兒委屈地說:“可我是女兒,為什么你不拿給我呢?”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但孩子的教育問題卻成為了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十分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孩子的生活和受教育條件越來越好,但孩子們的身心承受能力越來越差。在我們身邊,常常有孩子因為受批評而選擇離家出走或者自殺,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孩子的生活太順利了,缺乏相應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指家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境,教孩子獨立去對待、去克服,讓孩子在困難環境中經受磨煉,擺脫困境,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小貼士
1.對孩子,要多肯定與鼓勵
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安慰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至于感到孤獨無助。這時候,父母不要用一些消極否定的語言來評價孩子,比如“你真是太笨了,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做不好就不要再做了”等,這些話會強化孩子的自卑與挫敗感,下次再遇到挫折與困難,他就沒有信心去面對了。父母可以采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給予孩子自信,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沒有必要害怕失敗,繼而逐漸學會承受和應對各種困難與挫折。
2.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小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往往是不穩定的,他們容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因而,他們在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也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正確地來面對挫折。這時候,需要父母及時地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向前,一定能做好的”,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把失敗當作一次嘗試的機會,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再次嘗試。同時,父母還應該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對挫折與困難,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3.給孩子適當的壓力
父母可以把適當的壓力交給孩子,讓他自己來處理,讓孩子適應人生階段性的挫折,并從挫折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孩子感覺壓力太大,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但決不能大包大攬,讓孩子覺得壓力是與自己無關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教育過頭了,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無往不勝的,于是無法承受批評和失敗。這樣不能接受批評、不能承受壓力的孩子,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必定是充滿著痛苦的,甚至有可能被壓力所吞噬。
4.對孩子適當地批評
批評和表揚一樣,都伴隨了孩子的一生。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情,也從來不說孩子的不是,這樣時間長了,就使孩子養成了只聽得進表揚,而不能接受批評的不良習慣。其實,父母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有的缺點可能是自己不知道的,但別人很容易發現,只有當別人在批評自己時,自己才知道錯在哪里。這樣讓孩子明白有了缺點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改正就是好孩子。
5.挫折教育也需要順應孩子的個性
任何教育都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個性特點,不同的孩子面對挫折教育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所以,父母對孩子所進行的挫折教育也需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就很沮喪,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批評,點到為止即可;有的孩子比較自卑,父母要多安慰少指責,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另外,父母還要有意識地依據孩子的抗挫能力進行教育,有的孩子能力較強,父母只要適當地啟發,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有的孩子能力較弱,父母可以幫助制訂一定的計劃,使孩子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繼而逐漸發展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上一篇:性教育是否到位,關系孩子一生的幸福
下一篇: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