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往往多做分外事
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上班時間,突然收到一個老板的快遞,但老板不在,簽還是不簽?朋友最近經濟狀況出了點問題,他并沒有找你借錢,但你幫還是不幫?看到會議室的材料掉在地上,你是撿還是不撿?諸如此類的“分外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你是做還是不做?
可能很多人會這樣回答:當然不做,既然是“分外事”,何必多此一舉?但你是否發現,那些被老板提拔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工作始終充滿著熱情,只要有閑暇時間,就不會對別人說“不”;那些人緣好、處處受人歡迎的人,總是對他人仗義相助;那些成功人士,都因為機緣巧合而有貴人相助。其實,無論是職場還是人際交往中,只有學會攬一些“分外事”,你才有可能有“分外”的收獲,因為通常來說,真正能打動他人的,往往是那些無心之舉。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個財富故事: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在一家小旅館當服務員,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
這天晚上,一對老夫婦來開房間,但旅館已經沒有空房間了,這下,老夫婦犯難了,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地方去了。怎么辦呢?
年輕人很爽快地讓老夫婦睡自己的房間,正好自己值班,然后,他將自己房間的床單和被褥都換了,自己則趴在柜臺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老夫婦看到這種情景很感動,認為這個年輕人很善良。他絕對沒有想到這對老夫婦就是希爾頓飯店的老板,而且沒有子女,于是他做了希爾頓家族的接班人。
這個年輕人能從一名旅店服務員躋身于上流社會,與這對老夫婦的帶領和引薦不無關系,繼而成為希爾頓酒店的接班人,當然,這是機緣巧合,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際交往中,我們若想得到“分外”的回報,就不要總是置身事外,而是多做一些“分外事”。
當然,在“分外事”上,并不是付出了就能得到相應回報,但我們也不必因噎廢食,不妨把它當作一次善舉,也可以當作對自己的磨煉,畢竟這遠比在電梯里與老板、上司寒暄成功率大。
的確,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大益處就是為自己贏得人心,贏得了人心,有利于我們在交往中左右逢源,好人緣能為我們所用。因此,智慧的人多半會在生活中廣結善緣,通過幫助他人來為自己贏得人心。樂于助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在工作上,在生意中,在交際時,對別人多一份相知,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當你求人辦事時,誰又能忍心拒你于千里之外呢?當然,即使做“分外事”,我們也要學會量力而行,答應別人無法辦到的事,不但無法贏得人心,還會讓他人對你心生厭惡。
小張畢業后就職于一家銀行。
一天,昔日的老師來找他,說自己想開公司,但缺少資金,問小張能不能幫忙貸款。小張心想,無論怎樣也要幫老師這個忙,不然太沒面子了,于是,他立即答應。但事實上,他才畢業,在銀行根本沒有多少說話的資歷。再者,他的老師要求的貸款程序根本不符合程序。所以,當他的老師向他詢問貸款一事時,他卻說無法兌現承諾,這讓他的老師很生氣,責備他說:“你這不是捉弄我嗎?你即使不想幫我,也不該害我!”他能說什么呢?錯本就在他。
可以說,這位年輕人完全是在幫倒忙,給自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自討苦吃,對方不僅不會感激你,還會怨恨你。幫助他人,首先,我們要做到量力而行,否則,當諾言無法兌現時,就會給人留下一種不守信的印象。古人云,輕諾必寡信。這不僅是一個主觀上守不守信的問題,也是一個有無能力兌現的問題。一個人經常承諾自己無力完成的事,當然會使別人一次又一次失望。為人辦事、幫忙,一定要有把握,當你樹立了一種守信用的形象時,會獲得越來越多人的信任,因而贏得越來越多的機會。這就好似擁有了一座金礦。反之,缺此一條,即使其他方面再優秀,也難成大器。要樹立守信的形象并不容易。最要緊的一點是:別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
小方有個愛吹牛的毛病,經常在同事面前吹噓自己后臺硬,在房管所有熟人,能辦房產證。他的同事一聽,信以為真,便交給小方一定數額的錢,讓小方幫忙辦理。多日后,當大家詢問結果時,他卻說:“近來人家事兒太多,再等等。”幾個月過去了,同事們對他的辦事能力產生了懷疑,便向他要錢,他找理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懂不懂?你的事兒雖然沒辦成,可我該跑的地方跑了,該請的人請了,你們不能讓我自掏腰包吧?”言下之意,錢沒了。
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相信小方的話了,以致大家后來聊天時一看到小方來了,都躲得遠遠的。
可見,真正想讓你的“分外之舉”被他人感激,還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幫助對方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般崇尚“一言九鼎”“落地砸坑”的直爽性格,而不喜歡拐彎抹角,更討厭貌似有口無心、直言快語,實則機關算盡、言而無信的滑頭。我們對別人的每一個幫助都是對其品質的檢驗,每一項承諾都是對其人格的擔保。因此,一定要謹慎對待我們對別人所做的每一件事。
因此,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具備利益心與長遠的眼光,當有人需要我們幫忙時,即使是我們的“分外事”,也一定不要袖手旁觀,但同時,我們也應當量力而行,如果沒有能力做到,最好免開尊口!
上一篇:以興趣為支撐,才能保持長久的激情
下一篇:何必與他人比較,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