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為你贏得一切
◎寫作關鍵詞:文明 禮儀
適當的禮儀
楊時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程顥、程頤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學問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愿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女孩要懂得生活在中華文明古國,禮儀尤為重要。女孩要做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在禮儀的道路上,女孩需要學習的很多,用禮儀完善自身不足之處,成為有氣質的女孩。女孩與人相處時,說話是一門藝術,禮儀不僅是人與人相處的形式更是展現自己品質的標準,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尊重。
知識窗
中國古代的禮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為你支招
女孩,如何善用禮儀,展現自己?
1.女孩在禮儀中尊重自己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女孩在學習禮儀的時候要知道尊重的重要,禮儀的“禮”指的就是尊重,女孩在為人處世上也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會更加突出自身的氣質。禮儀其實就是交往藝術,就是待人接物之道。在為人處世上用禮儀征服對方更加體現了女孩的涵養。
2.女孩在禮儀中歷練自己
女孩在生活中總是有不順心的時候,暴躁的情緒會影響女孩的態度和表情,一定要用穩重的心態,禮貌的態度對待別人,一定不可以發火暴躁,這會影響自身的涵養素質。女孩要在各種負面情緒中磨煉自己的心境,用禮儀完善自己,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標準的禮儀會更加展現獨特的魅力。
3.女孩在禮儀中改變自己
淑女是一個女生的稱號,不會輕易就被人評價。女生溫柔的氣質,獨特的涵養都是需要修煉的,適當的禮儀會使女孩在各種場合收放自如,不會被人看輕也不會被人反感。女孩學習禮儀會對自身有著實質的提高。
上一篇:教育孩子自我防范性侵害
下一篇:無聲勝有聲,沉默也是有效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