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自我防范性侵害
近年來,兒童遭到性侵害的案件屢有發生,特別是對女童私處的侵害,一次次血與淚的教訓告訴父母,從小就要教育孩子自我防范性侵害,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
青春期是一個幼兒長成成年人的過渡期,是人一生中的第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很多是由性生理的成熟引起的,及時地、科學地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對于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青春期,健康地走進成年期,是十分重要的。
這是一篇女生的日記:我與班上的一名男生是“好哥們”,因為我們平常一塊兒坐公車上下學,一塊兒探討不懂的難題,一起聊天,一起玩。然而班上的一些同學開始謠傳,說什么我是他的“女朋友”。然后,每天都對我說:“你男朋友呢?”弄得我很生氣、很煩,有好幾次都想打那些人,不過我是很理智的,只是告誡他們不要再說了,可他們不聽。誰能幫助我,我該怎樣處理這件事?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愛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其實根本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普通朋友,誰能理解呢?為什么我的家長那么反對,我經常和他們談,也盡量減少與男生的來往,可無濟于事。
在少女性心理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呈現出一種非常復雜與矛盾的心境:既關注異性的舉止神態,希望得到異性的青睞,而又把這種愿望埋在心底,表現出拘謹與淡漠、矜持與羞怯。她們需要傾訴而又找不到知音,依賴性較強的少女此時更需要父母的關懷和幫助。
小貼士
1.避免孩子進入性心理自發不良傾向
青春期孩子性心理自發地發展,可能出現兩種不良傾向:
第一種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于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系,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為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踐自己;二是性欲過早的啟動,形成性欲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
第二種是一些少女視青春期出現的性心理為丑惡,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和罪惡感,把自己看作下流的人,她們形成閉鎖心理,孤僻、自卑、內向。她們的性心理受到嚴重的壓抑,以至日后無法與異性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也無法進入婚姻生活。
對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賴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著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標志是性行為的發生,是以性愛作為基礎,靈與肉、性與愛的結合。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兩性間不斷地調整適應,尤其是情感的不斷升華,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2.對孩子進行性倫理教育
傳統的性倫理觀,把愛情作為性結合的基礎,排除經濟等派生因素對性關系的干擾。它是社會感、責任感、尊重感、道義感與幸福感的綜合體,把情感、理智與性愛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異性在相互的交往中獲得充分的享受、充分的愛。這樣的性倫理觀使人變得崇高、積極、振奮,而不是卑微、自私、猥瑣。在孩子人生觀開始形成的青春期,父母需要給他們灌輸這樣的性倫理觀念,有助于他們分清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建立起道德感和羞恥感。性倫理觀念會使他們有與異性交往的行為準則,自尊自愛,端莊大方。對著來自體內的青春的騷動,他們能夠用理智管束自己。而對來自社會的性刺激、性騷擾,他們能夠潔身自愛,不隨波逐流,表現出較強的自制力。
3.讓孩子盡早了解一些性交和避孕方面的知識
父母可以讓孩子盡早了解一些性交和避孕方面的知識,不過并不等于允許他們過早地這樣做。父母既需要讓孩子知道“性交、避孕”是怎么回事,更要讓孩子懂得過早這樣做有害無益。假如父母只是簡單地向孩子強調“你還小,不能那樣”,反而會引起他的反感。
4.善于回答孩子提出的性問題
父母對青春期孩子應增加性問題方面的透明度,切忌對孩子的好奇心橫加指責,而應通過循循善誘來抹掉孩子心理上對性問題的神秘感,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性問題。
5.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多種興趣,發展廣泛的愛好。如音樂、體育、舞蹈、藝術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可以分散孩子對異性的注意。此外,也可以鼓勵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助其分散注意力。
6.父母要多關心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父母的行為特別要注意。父母的關心愛護可以給孩子安慰,否則孩子有可能傾心于其他異性,并從其他異性那里尋求安慰。
7.與孩子約法三章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長時間地關在家里,過多的限制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有的父母試圖通過禁止孩子與異性交往來防止性問題的出現,其實這是不恰當的。聰明的父母可以與孩子約法三章:父母不在家時,不能把異性朋友帶回家;孩子的舞會應有大人陪伴參加;在舞會場所不喝酒及有刺激性的飲料,以防不測。
8.教育孩子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青春期要集中精力去增長知識才干,為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同時,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只有在心智發育成熟后再去考慮性問題,性生活才會美滿。
上一篇:教會孩子面對誘惑
下一篇:文明禮儀為你贏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