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如今,有很多孩子的脾氣都非常火爆,也許前一刻還是笑瞇瞇的,心平氣和,后一刻卻突然狂風驟雨地發起脾氣來,根本無法控制自己。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小脾氣來得這么快,都會覺得很尷尬,不知道孩子為什么總是愛生氣。其實,現代社會中,這樣的孩子并不少見,這是因為大多數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都被父母和長輩嬌縱和寵溺,而在面對同學的時候,他們不能得到和在家庭生活中一樣的特殊待遇。尤其是老師,對每個同學都一視同仁,所以孩子們就會感到非常失落。稍有不滿意,他們就會發起脾氣來,這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但是對于人際交往而言,沒有人愿意和壞脾氣的人交往,也沒有人愿意容忍他人的壞脾氣,所以那些壞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朋友,非常孤獨和寂寞。
還有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欺負人欺負慣了,進入學校之后還想像以前那樣欺負人,而且一旦有不滿意,還會生氣地動手動腳,對他人大打出手。特別是對于6歲的孩子而言,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轉變,讓他們的心理需要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一年級的孩子都會發生打架斗毆的現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們都非常任性,都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懂得謙虛忍讓。實際上,對于孩子而言,自從進入一年級,就算真正開始了集體生活,但要想營造融洽和諧的集體氛圍,每個孩子都要互相謙虛和禮讓。有些孩子還會非常自我,他們不愿意融入集體生活中,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會使得他們感到非常痛苦。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一年級的生活,也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之中,父母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情緒。很多孩子在情緒發生的時候都會感到非常害怕,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控制情緒。只有深入地了解情緒,讓孩子知道情緒的產生是完全自然的,孩子對情緒才能夠懷著平靜的態度,也才能夠從理性的角度去認知情緒。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父母每天都與孩子朝夕相處,所以對于父母無意間做出來的言行舉止,孩子都會深刻地記在心里,在無形中就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作為父母,不要總是對孩子頤指氣使,也不要對孩子居高臨下,特別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哪怕父母知道孩子犯了很大的錯誤,也不要聲嘶力竭地訓斥孩子。如果父母讓孩子形成了誤解,覺得只有發脾氣才能解決問題,那么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愛發脾氣的人。父母要平靜地面對孩子的錯誤,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尤其是要讓孩子明白一點,那就是發脾氣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還有可能使現狀變得更加糟糕。讓孩子有一顆寬容博大的胸懷,讓孩子對這個世界懷著寬容的態度,孩子才會領悟到為人處事的智慧。
再次,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情緒到達巔峰狀態,甚至即將失去理智的時候,可以按下情緒的暫停鍵,或者讓孩子暫時離開讓自己情緒失控的情境。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夠恢復情緒。父母尤其需要注意,當與孩子之間發生尖銳的親子沖突或者是不可調和的親子矛盾時,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不要與孩子針鋒相對,讓原本可控的事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父母可以離開吵架的現場,或者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去獨處一會兒,讓彼此都恢復冷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處理問題。此外,還可以采取轉移情緒的辦法,讓孩子關注其他的事情,暫時把這個令人焦慮或者憤怒的事情放下來,這對于孩子控制情緒也是很有幫助的。
最后,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同學,平等對待同學。很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他們總覺得自己的所有要求都應該得到父母的滿足,所以對于父母的付出,他們只知道接受和享受。殊不知,在進入小學階段之后,沒有人會再像父母那樣對待孩子。所以孩子要學會與他人相處,要先尊重他人,平等對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平等對待。
6歲的孩子主要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才接觸外界的事物和人,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往往會從自我需求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認知各種問題,根據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問題。6歲的孩子很少會關心他人,在與他人產生矛盾沖突的時候,也很難做到容忍他人,這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獨霸一方。所以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之前,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學會寬容忍讓,也要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此外,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適應集體生活,父母還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多與同伴交往,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爭奪與忍讓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送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甚至有的家長帶著幾個月的孩子參加親子班。不得不說,這是揠苗助長的行為。孩子在年幼階段就應該在玩耍中度過,因為對于他們而言,玩耍就是一種學習,是對他們心智的開發。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只有學習這一項任務,實際上先要成為一個健康合格的人,孩子才能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這天下午,媽媽剛剛午休完準備上班,就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原來,琪琪在學校里又和同學打架了,這次又是因為什么呢?媽媽來不及問,趕緊趕往學校。到了老師的辦公室里,媽媽看到琪琪和豆豆的臉上都掛了彩,不由得感到又好氣又好笑。媽媽生氣地問琪琪:“琪琪,你為什么又和豆豆打架了?你們倆可是好朋友呀,平時放了學不也經常在一起玩兒嗎?”在老師的一番解釋下,媽媽才知道,原來豆豆借用了琪琪的橡皮,在還橡皮給琪琪的時候,不小心碰掉了琪琪的鉛筆盒,把鉛筆盒摔壞了,琪琪就對豆豆大打出手。媽媽蹲下來看著琪琪的眼睛說:“琪琪,豆豆并不是故意把你的鉛筆盒碰壞的,你能把橡皮借給豆豆用,說明你和豆豆是好朋友,那你為什么不能原諒豆豆無心的錯誤呢?”琪琪生氣地說:“這個鉛筆盒是爸爸出國的時候給我買的,非常珍貴呢,國內都沒有賣的。”媽媽笑起來:“琪琪,鉛筆盒再珍貴也比不上你的好朋友豆豆珍貴啊!好朋友是一輩子的朋友,鉛筆盒本身也會壞掉,你要知道東西是比不上人珍貴的。你有豆豆這樣的好朋友,每天都可以陪你一起玩耍,鉛筆盒給你帶來的快樂可是有限的啊!”
在媽媽的一番勸說下,琪琪終于向豆豆道了歉,豆豆呢,也真心地向琪琪道了歉,他說:“琪琪,對不起,你借橡皮給我,我非常開心,但是我卻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鉛筆盒。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讓爸爸再買個新的鉛筆盒給你。”琪琪也像小大人一樣對豆豆說:“沒關系,不用買了,媽媽說,你帶給我的快樂比鉛筆盒更多,咱們繼續當好朋友,在一起玩耍,好不好?”就這樣,琪琪和豆豆和解了。
孩子們之所以很難相處,除了因為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之外,也因為他們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識。當然,孩子并不是與生俱來就會尊重他人的,父母要引導孩子尊重長輩,這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才能夠形成禮貌的觀念。此外,有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經常會和父母、長輩發脾氣,而父母和長輩則因為寵溺孩子,并不會嚴厲地批評孩子,反而會縱容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那么,有朝一日走出家庭之后,面對其他人,孩子們也不會懂得禮貌,因而導致人際關系惡劣。
情緒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尤其是在生活中,每當面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各種情緒就會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要總是強求他人的情緒保持平靜,而是應該首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要讓孩子們認識到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也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更要讓孩子掌握一些掌控情緒的技巧,這樣孩子才能夠成為情緒的主宰,保持平靜愉悅的情緒。
上一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輕松前行
下一篇:教會孩子面對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