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敏感又自卑
自卑心理指的是自我評價偏低,按照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自卑感在個人心理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人們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存在,而6~11歲是決定一個人心理傾向是勤奮向上還是自卑、自暴自棄的關鍵階段。
青春期孩子很容易陷入典型的自卑情結,他不敢打扮是由于自我價值感很低,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感到自卑。而青春期孩子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如單親、身體肥胖、成績不好等。有些孩子是因為自己長得胖,樣貌很普通,認為自己不被異性關注,不值得打扮得漂亮,甚至過于丑化自己,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小美家住在農村,上學都要走一小時的路程,家里條件不怎么樣,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除了按時繳納學費和生活費,根本沒有閑錢供小美穿漂亮的衣服。小美從小就自卑,總是感覺比身邊的同學低一等。炎熱的暑假,當同學去全國各地旅游時,她卻在家里幫爸媽干農活,白凈的皮膚曬黑了,這使得她更不愿意穿短袖了,每天都是樸素而毫無生氣的長衣長褲。
不僅如此,小美覺得自己長得也不漂亮,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像自己這樣的女孩子,怎么會招同學喜歡呢?難怪那些男同學都圍繞著班里最漂亮的女孩子轉。每當這時候,小美總是暗暗嘆氣。自卑的小美還特別敏感,她時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觀察身邊同學的一舉一動。有時候,她會注意到班里最喜歡聊天的女孩圍聚在一起聊著什么開心的事,聊著聊著就開始大笑起來,而且目光還不時瞟向自己。難道她們在議論我的土嗎?小美總是這樣猜測,因為懷著這樣的想法,每次看到那幾個同學,她總是帶著某種厭惡感。
實際上,許多青春期孩子都會因為身體和性格的重大變化而感到惶恐。較為極端的情況就是由于身體發育與別人不同而感到自卑。大部分的青春期孩子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但是,有的孩子由于長期的失敗經歷,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便會產生自卑心理;逐漸長大的孩子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對老師的簡單說教,喜歡從反面思考,喜歡獵奇,容易產生固執、偏激的不良傾向,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大部分孩子內心深處有求上進的愿望,也常常努力,不過由于他們往往不能持久,反復產生某方面的問題,又由于自身的惰性,經受不住外界的壓力,當他們感到自己的身體與眾不同,例如像有的孩子偏胖時,他們往往會產生與別人比較的心理,而且他們會變得特別敏感,有可能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一句話,都會讓他們變得更自卑。這些自卑又敏感的孩子在比較中為自以為的胖和丑感到羞愧,從而降低了自我價值感。
小貼士
1.孩子為什么自卑
忙于工作的父母在很多時候都沒注意到孩子是自卑的,實際上父母應該多花點時間關注孩子,了解孩子為什么自卑。有的孩子是因為長相不漂亮而自卑,有的孩子是成績不好而自卑,有的孩子是因為朋友少而自卑。每個孩子都渴望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自卑的他們壓抑了正常的心理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越愛美越不敢表現美,越是想要人關注,越是不敢被人關注,從而形成典型的自卑情結。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重視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熱情鼓勵不可忽視。尤其注意正確對待他們,鼓勵他們積極進取,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給予幫助和指導,把孩子受挫的自信心重新樹立起來。
3.讓孩子重拾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假如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自信;假如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自愛。例如經常對孩子鼓勵“老師今天打電話來,稱贊了你”“你最近漂亮了,真是女大十八變”……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重拾自信,變得開朗起來。
4.注重家庭教育環境與方式
青春期孩子自信心缺失,大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環境與方式。所以,作為父母應及時了解孩子的不良心理狀況,采用適當的教育方式,注重親子溝通。多鼓勵和肯定孩子,引導孩子走出家門,多結交興趣相投的朋友。一旦孩子在肯定中得到滿足,就會增強自信心。
上一篇:青春期孩子所面臨的逆境
下一篇:青春期孩子易患鐘情妄想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