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崔林
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崔琰被曹操所俘獲。曹操看他是個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任職。
曹軍曾幾次狠狠地打擊前來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來大量貢禮。匈奴使臣回國前,要求曹操接見他,并說:“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來形貌一定威嚴,愿意一睹風采。”
曹操聽了手下的報告,覺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絕,便讓有關人員安排會見的時間。
會見時,曹操覺得自己的個頭太小,不夠威武,很難令外國使臣敬畏,便讓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而曹操則扮作貼身衛士,手扶佩刀,站在一旁。
會見結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詢問對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說:“魏王長相風流文雅,氣度寬宏。可他身邊手扶佩刀的衛士卻很威嚴,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聽了匈奴使臣的評價,覺得此人很有眼力。
實際上,崔琰不僅長得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愛惜人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時說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很少在親友之間走動。特別是他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時之間沒有什么大成就。為此,親友們談起崔林,都會顯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樣子,評價說:“崔林這個人不會有什么大作為,與崔琰比可是差遠了。”
崔琰卻有自己的主見,他每次遇到親友,都對他們說:“我與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為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不過早作了幾年官罷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以他的見識和才干,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有錯。崔林的才能的確很出眾。他從小雖然默默無聞,但一直刻苦學習,注意天下大事的變化,暗中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成為利國利民的有用之材。
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發現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為主簿,后任命他為御史大夫。到文帝時,崔林竟官至司空,封為安陽侯,成為魏國的股肱之臣。
上一篇:商鞅變法強國
下一篇: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