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拓跋什翼犍
東晉太興四年 (321),游牧在代北 (今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一帶) 的鮮卑拓跋部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內亂,酋長拓跋郁律被殺。他的妻子急中生智,將正抱在懷里的二兒子藏到褲中,暗暗禱告: “天若存你,就別出聲。”這孩子果真一直沒有啼哭,總算躲過這次厄運,活了下來。這個大難不死的孩子,就是后來帶領拓跋部由原始部落聯盟進入階級社會的代王拓跋什翼犍。
短短幾年之內,拓跋部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咸和四年 (329),什翼犍的大哥翳槐被推薦為酋長,為了改善與后趙的關系,什翼犍被派往后趙去當人質,住在襄國,后來又遷往后趙新都鄴城,跟隨前去的還有部落百姓五千余家。
一晃就是將近十年。到咸康四年 (338) 十月,翳槐病危,臨終前留下遺命: “必須立什翼犍,社稷才可安寧。”翳槐死后,郡臣都認為什翼犍遠在鄴城,一時未必能來,若等他來,怕又會出現混亂,應當趕快推立新主。在這兒的翳槐兄弟尚有二人,論年長當推三弟屈,可是屈剛猛多詐,不如四弟孤仁厚。于是大家便殺屈立孤。孤卻堅決不接受,說: “吾二兄居長,理應繼位,我怎么可以越過他而繼位呢?”于是,親自去鄴城迎接什翼犍,要求由自己留下來代為人質。后趙主石虎被拓跋孤的義舉所感動,讓兄弟二人都回到了代北。當年十一月,19歲的什翼犍即位為代王,年號建國,又將領土的一半分給四弟拓跋孤管理,作為報答。
什翼犍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后趙都城長大的,長期受到中原漢族封建文化的薰陶,因此,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封建化的措施。他先后聘用了代郡的兩個著名漢族士人作為謀臣,任命博綜經史的燕鳳當了長史,又以少有文才、長于天文圖讖之學的許謙為郎中令,兼掌文書。他開始設置百官,分掌眾務; 制定了關于贖罪、大逆、婚姻、私斗和保護公私財產的法令,規定盜官物的須以五倍償還,私物則以十倍償還。在不斷完備國家機構的同時,什翼犍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掠奪戰爭,建國二十六年(363)對高車的征伐,俘獲一萬余人,馬牛羊百余萬頭; 第二年討沒歌部,又獲牛馬羊數百萬頭; 建國三十年(367)伐匈奴劉衛辰部,又俘其口十分之六七,馬牛羊數十萬頭。所獲的人畜均作為戰利品按功勞大小分給臣下,使部落內部貧富迅速分化,出現了一批擁有大群牛馬羊,富比國君的貴族。建國三年(340)什翼犍定都于云中之盛樂宮,第二年又于其南八里筑盛樂新城(今內蒙和林格爾西北) 為都,開始有了固定的政治中心,農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什翼犍身高八尺,魁偉雄健,有勇有謀,喜怒不形于色,為人寬厚大度。有一次,他發現許謙偷了二匹絹,在當時的代北,絹還是貴重物品,按理應予嚴懲。什翼犍卻裝作不知,私下對燕鳳說:“我不忍心為此而處分許謙,如果他因為受罰而羞慚自殺,豈非我為財而殺士人么!”又有一次,在討伐戰爭中,什翼犍被冷箭射中一眼,后來捉住了射箭的人,部下都拿著刀要把他零刀割死,以解其恨。什翼犍卻說:“人各為其主而戰,有什么罪!”竟下令放了此人。什翼犍的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了拓跋部的封建化,因而深受部落上下的擁戴,內部相對穩定,人口迅速增加到數十萬,成為活躍于大漠南北的一支強大勢力。
正當拓跋部迅速崛起于北方的時候,氐族的前秦和慕容部的前燕已經成為雄踞中原的東西兩強。什翼犍和前燕雖然偶有沖突,但基本上還是一種互相和親、比較密切的關系。什翼犍和前秦的關系比較生疏,然而,自前秦滅了前燕之后,代國便開始成為苻堅吞滅的目標之一。苻堅首先派了牛恬出使代國,進行實地觀察。作為禮尚往來,什翼犍也于建國三十六年 (373) 夏派燕鳳出使前秦。苻堅親自接見燕鳳,問道: “代王是什么樣的人?”燕鳳說:“寬仁和愛,經略高遠,一時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苻堅笑笑,又問: “你們都是北方之人,沒有鋼甲利器,敵弱則進,敵強即退,怎么能夠兼并?”燕鳳馬上答道: “北方之人強悍,騎著馬,帶上三件兵器,驅馳如飛。主上英勇,已經征服北方各部,擁有騎兵百萬,號令統一。軍隊沒有輜重樵炊的麻煩,輕裝前進,快速敏捷,從敵人那兒奪取給養。這就是南方之所以疲弊,而北方之所以常勝的原故。”苻堅又問:“你們究竟有多少人馬?”燕鳳不無夸張地說: “騎馬射箭的戰士數十萬,馬百萬匹。”苻堅不信:“你說人多就可以了,說有那么多馬匹,不過是虛張聲勢吧了!”燕鳳并不退讓:“云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年秋季馬群滿川,以此推算,我說百萬匹還是少了呢!”這一番唇槍舌劍的對話,充分反映了正在猛烈擴張中的苻堅是何等迫切地希望了解對手的實力,由于燕鳳的機智敏捷,善于應對,長了代國的威風,使苻堅對代國不僅暫時打消了吞滅之心,而且懷有三分敬意,因而當燕鳳歸國的時候,苻堅特意賜給許多禮物,以示友好。
此后,苻堅從東晉手中奪取了漢中、益州、南中等地,又滅了前涼。于是,北方僅剩的代國再次成了吞并的目標。
建國三十九年 (376) 十月,苻堅以匈奴劉衛辰部受到代國攻伐向前秦求救為借口,派幽州刺史苻洛率兵十萬,并州刺史俱難和將軍鄧羌、張蠔、郭慶等率兵二十萬分路進攻代國。十一月,什翼犍派出抵抗的白部、獨孤部被擊敗,南部大人劉庫仁亦被擊敗,什翼犍正在患病,不能親征,只得率諸部逃往陰山之北,不料當地的高車等族也紛紛叛變,到處劫掠,無法放牧,什翼犍只得重新回到大漠之南,幸好秦兵已南撤,什翼犍遂于十二月返回云中。
外患未息,內亂又起。年屆58歲的什翼犍,體力漸衰,疾病纏身,繼承人卻尚未確定。由于嫡長子拓跋寔及其弟翰都已死去,他所喜愛的寔子拓跋珪又年僅六歲,慕容妃所生六子和庶長子寔君雖然都已成人,卻又一個也看不中,因此,繼承問題就一直拖了下來。什翼犍的侄兒拓跋斤自父親拓跋孤去世之后,失去了治理半個國家的特權,一直十分不滿。這時便乘機挑撥,對寔君說: “代王要立慕容妃的兒子,打算先把你殺掉。所以近來慕容妃諸子每夜戎服領兵,圍著代王大帳轉,一有機會就要動手了。”當時,因秦兵尚在君子津,離云中僅二百余里,隨時可能來到,所以慕容妃諸子每夜值勤警衛。愚蠢的寔君卻信了拓跋斤的話,以為真的是準備要殺他,便先下手殺了慕容妃諸子,連什翼犍也一起被殺。諸子的妻子和部下連夜逃奔秦營,秦將李柔、張蠔立刻領兵趕往云中。代國大亂,部眾紛紛逃散。
秦王苻堅把燕鳳召去,問他代國內亂的原由,燕鳳如實相告。苻堅自己有過苻柳、苻雙、苻幼、苻庾、苻武五公之亂的體會,因而深有感慨地說:“天下的惡行都是一樣的!”于是,下令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到長安,車裂而死。分代民為二部,河東屬劉庫仁,河西屬劉衛辰,代國遂告滅亡。
上一篇:代宗李豫
下一篇:沖公張玄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