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納“諫”
辛棄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
辛棄疾六十多歲時,被任命為鎮江知府。他在抓緊練兵之余,堅持揮毫寫作,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都出于此時。
在一次宴會上,歌女們演唱了辛棄疾的新作《永遇樂·千古江山》,唱完后,在座的客人齊聲稱贊,都說這首詞填得好。辛棄疾也很高興,但又懇切地說:“各位不要只叫好,給我的詞提提意見吧!”
“不敢,不敢……”大家推辭著。
“詩不厭改嘛。人往往自己看不見自己的耳朵,也不容易看見自己作品的缺點,不知毛病,怎么改呢?各位不要顧慮。”說完,便挨個征求意見。客人們還是說:“提不出,真的提不出。”
座上有位年輕人,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孫子岳珂。辛棄疾征求到岳珂時,岳珂也有些猶豫,因為在座的大多是長輩,地位也比自己高,哪有自己先說話的道理。但看到辛棄疾誠懇的樣子,便直率地說:“辛帥的詞雄視千古,自成一家,晚生怎敢妄議。不過辛帥非要我提的話,我認為《永遇樂·千古江山》一詞里,一連用了吳帝孫權、宋武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趙國大將廉頗等四個典故,不熟習史實的人,怎能看懂呢?”
“岳公子是爽快人,這話正好抓住了我的毛病。”辛棄疾滿臉笑容地說:“我就是愛用典故啊!”說完便站起來斟了一杯酒,雙手遞到岳珂手中,表示謝意。
大家被辛棄疾的謙虛精神所感動,都熱烈地飲酒盡興。
◆虛心讓你得到你所不知道的東西,更讓你獲得知識上的朋友。
上一篇:路溫舒蒲草為書
下一篇:造父學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