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換柱·偷龍轉(zhuǎn)鳳·深文周納,玄感起兵
楊玄感大器晚成,少年時節(jié)非但無出俗表現(xiàn),相反還有些癡癡的味道,被人視為呆子,其實則長于心計;長大以后好學不倦,騎射才能亦日新月異,一掃少時鈍氣。隨即憑借父親楊素的軍功,蔭封柱國,先后出任郢州(今湖北武昌)、宋州(今河南商丘縣)刺史,甚有政績。大業(yè)二年(606),楊素病死,楊玄感襲爵楚國公,又升禮部尚書,成為一時權(quán)貴,此后聲名鵲起,如日中天。漸漸地,玄感已不再滿足于現(xiàn)狀,憑著在朝文武都曾是父親手下的將帥官吏,一呼可以百應,再加上煬帝的猜忌心越來越嚴重,朝內(nèi)大臣頻遭誅殺,玄感對自己的安危毫無把握,他那反客為主的念頭便日益明朗。他曾好幾次投石問路,騙得了煬帝的信任,從而手握重兵,并有了干預朝政的特權(quán)。大業(yè)九年,隋煬帝又征遼東。百姓們本來就被連年無休無止的勞役、兵役弄得苦不堪言,現(xiàn)在又雪上加霜,自然心懷絕處求生之望,揭竿而起的沖動已到了一觸即發(fā)的地步。楊玄感認為時機已到,而他當時確比平時有著更優(yōu)越的條件,因為煬帝要他到黎陽為征遼大軍督運糧草,他只要卡住糧草這一關(guān),昏君就將急得昏上加昏。他說干就干,最初還不敢明目張膽,只是故意拖延時間,放慢推進的速度,當煬帝派人催促時,他就拿水路盜賊眾多糧隊很難與大軍保持一致為借口予以搪塞;等到他把兩個弟弟即武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碩從煬帝軍中召回到自己身邊后,就干脆將本次督運任務(wù)打上了句號。他接著開始尋找煽動部下造反的有效理由。其時將軍來護兒負責率領(lǐng)艦隊跨海直撲平壤,登船地點定在東萊,因種種原因尚未出發(fā)。玄感得到這一消息,當即決定就在來護兒身上打主意,他派自己的一名家奴偽裝成官方使者,仿佛風塵仆仆才從東方趕來的樣子,謊稱來護兒因誤了進軍期限已發(fā)兵造反。玄感也裝出非常焦急且十分憤怒的樣子,馬上開進黎陽縣(今河南浚縣),關(guān)閉城門大舉征集壯丁,制造盔甲,同時向鄰近郡縣發(fā)布檄文,號召各郡立即發(fā)兵,會師黎陽倉,討伐“叛將”來護兒。玄感的聲望使他的“賊喊捉賊”戰(zhàn)術(shù)贏得了別人的信任,總兵力很快達到一萬,這時已不必再隱藏獠牙,他宣布自己的第一進攻目標就是東都洛陽。附近百姓其實早想造反,現(xiàn)在有了帶頭人,大家自然群起響應,所以玄感才從汲郡(今河南淇縣)渡過黃河,自覺前來加入部隊的百姓就達到了十余萬。玄感攻占洛陽外圍,又進一步當眾對天發(fā)誓,表明自己官高位重,家累萬金,富貴已然到頂,此舉但求解天下倒懸之急,救黎民百姓之命,除此別無所想。大家一想也是,因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參軍效力。玄感樂得合不攏嘴。這幾步計劃實施得如此成功,實在是他自己也始料不及。(《隋書·楊玄感傳》)
上一篇:異為己用·沙缽略稱臣振雄風
下一篇:出奇制勝·清太祖與明軍薩爾滸之戰(zhàn)